不少家长发愁——又要跟不愿意去上学的娃“战斗”了。无论是刚刚准备上幼儿园的“小豆丁”,还是准备升小学、中学的大孩子,有不少都有“开学焦虑”,令家长颇为头疼。精神心理科医师提醒说,开学焦虑是情绪问题,也会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引发不同的生理症状反应,比如幼儿哭闹、头痛、腹痛甚至腹泻呕吐,大一点的孩子情绪紧张失落、睡眠不好等。
家长应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诉求
4岁半的小鱼儿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中班了。上一年,从“小小班”升上“小班”的小鱼儿换了跟班老师,经常早上哭闹着不肯入园,一会儿说“想妈妈”,一会儿说“老师批评”,一会儿又说被小朋友欺负……小鱼儿妈妈说,和孩子聊过几次,发现可能跟新换的老师比较严格有关,小鱼儿迟到过几次挨了批评,于是闹情绪哭鼻子,也因为哭鼻子而被周围的孩子排斥。
于是,小鱼儿妈妈调整了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再每天早上任由她睡饱再回园。早早回园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果然一整天的情绪都有很大改观,在园的各项表现也好了,坚持了几天,终于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全面关注孩子的情感诉求和生活细节之后,做出一点点改变和调整,没想到真的有用,不容易呀。”小鱼儿妈妈感叹。
两岁半女孩的妈妈小魏最近也提前把女儿送到了小区幼儿园的小小班试课。她说,孩子头两天很兴奋,没有哭,第三天早上开始赖皮,从家到幼儿园哭了一路。“交给老师我就走了,看老师发的视频、图片,孩子玩得挺开心。”小魏觉得,入园第一个月最关键,一定要让小朋友明白哭和耍赖都没有用,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待她和小朋友熟悉之后,就不会抗拒去上学了,“第三天哭闹的时候,幸好是我自己送,如果是姥姥送估计就领回家了,那真的是前功尽弃。入托焦虑每个小朋友都有,时间长短程度不同而已,我觉得只要进了幼儿园不怎么哭,能正常做游戏吃饭就可以。孩子只去了两天,进步很大,放学回家会唱新学的儿歌,更活泼了。”
开学焦虑背后是“分离焦虑”“环境焦虑”
准备入园的孩子不愿上学,主要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准备升学的孩子,出现焦虑往往是因为环境变化,比如玩伴改变、老师也换了,学习内容也不一样了。有家长认为孩子不去上学没事,一去上学就身体不舒服,觉得他们是“装病”逃避,不排除部分孩子是“装”的,但临床上也有孩子因情绪紧张而投射到身体上,这是孩子控制不了的,只有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身体症状才会随之缓解。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提前做好入园准备,玩“捉迷藏”可以让孩子适应短时间的分离;可以多让孩子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提前培养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这样可以缓解“社交焦虑”。孩子如果情绪问题很严重,家长感觉到自己解决不了,也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做一些认知行为方面的治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