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濮阳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有一位不到两岁的幼儿患者,因误吞尖锐异物枣核,3天,并伴随出现呕吐、发热、吞咽疼痛、无法进食等症状。
胸部CT显示患儿的食管可疑穿孔,因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消化道孔径较小,异物不能自行排除,长期嵌顿于食管的生理狭窄处会导致食管脓肿、穿孔、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为及时解除这一危机,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儿科、麻醉科、消化内镜中心等多学科会诊,立即安排术前检查,并顺利取出嵌顿三天的枣核。
消化内镜中心赵书阳医师介绍,每年因为误吞异物来就诊的儿童多达上百例,异物各种各样,诸如硬币、纽扣、磁力珠、玩具配件等,有的儿童误吞异物自行排出,对身体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有的儿童异物未及时排出,可能会出现胃穿孔、肠穿孔、腹膜炎等急危重症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希望广大家长予以重视。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误吞异物
大部分儿童误吞异物后无明显临床症状。若儿童自述误吞异物或家长目击儿童有异物吞入,且异物尚未排除,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部分儿童不能够准确表述,且家长未目击异物吞入,但儿童出现如下症状: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异物感、咽喉部疼痛等呼吸系统症状或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流涎、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应警惕存在误吞异物的可能,及时前往医院。
发现小儿消化道异物怎么办
要详细了解儿童误吞异物的情况,仔细检查家里物件、玩具、食物等可疑物的数量、是否存在破损等,估计儿童误吞时间、种类、数目,观察儿童状况。
应尽快带儿童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以下情况需通过内镜或手术紧急取出:
1.吞入锋利异物、较长或为超强吸水聚合物,且位于食管或胃内;
2.吞入磁性异物;
3.纽扣电池位于食管内(有些病例中位于胃内);
4.患者表现出气道损害的征象;
5.有食管近乎完全梗阻的证据(如患者不能吞咽分泌物);
6.有提示炎症或肠阻梗的症状或体征(发热、腹痛或呕吐)。
温馨提示:不要擅自给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方法促进异物排出,这样很可能会加重病情。
就诊时需要做的检查
当怀疑儿童误吞消化道异物时,需要进一步判断异物的类型、数量、部位和滞留时间,并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喉镜检查。异物位于口咽部,可行该检查并及时处理;
2.X射线检查。适用于金属或高密度异物,但食物团块、木制品、塑料、玻璃等往往表现为阴性结果;
3.超声检查。具有便携性、无辐射的优点,可辅助诊断X射线不能发现的异物;
4.CT检查。当高度怀疑消化道异物,而X射线结果阴性时可进一步进行胸腹部CT检查;
5.消化内镜检查。对于常规X射线检查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上消化道异物时,可进行胃镜探查并治疗。同时在就诊过程中还需要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的检查,为后续手术做准备。
如何预防小儿消化道异物
据了解,6个月到6岁是儿童消化道异物的高发年龄。儿童喜欢将物品含在口中玩耍,比如玻璃弹珠、硬币、纽扣、首饰、微型电池、别针、塑料盖、枣核甚至玻璃等,非常容易误吞而造成食管、气管异物,请广大家长注意防范:
1.进食时,勿逗笑或呵斥;玩耍或哭闹时,勿用食物诱哄;
2.高危物品,如硬币、纽扣电池以及剪刀、缝线针、棉棒或牙签等,请妥善存放,勿摆在儿童“视线范围”内;
3.儿童玩玩具时,成人应全程监护;
4.儿童衣物宜简单舒适,不要悬挂奇异饰品;
5.勿购买磁力珠等带有强磁性玩具。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简介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是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协作单位,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消化内镜图像标准数据集专家小组成员单位,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承担单位。中心现有医师33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4人,医学博士1人、硕士25人;常规开展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早期肿瘤、消化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等,年均开展检查、治疗3万余人次,其中ERCP300余例;开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组织胶注射治疗、黏膜下剥离/切除术(ESD/EMR)、内镜下消化道止血、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年均进行三、四级手术2500余例;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区域领先。
咨询电话:0393-6162014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