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有效控制药品风险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张俊忠   文章来源:濮阳市人民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7-17 18:00:10   

药品对疾病有防治作用,同时存在用药风险。对临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时发现、识别、评估和控制,有助降低用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主要根据不良反应的机制与性质、药品的药理及剂量,还包括反应出现的时间过程和严重程度及个体因素。  

从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特点的描述可分为:  

1.剂量相关性  

主要是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相关,例如患者使用β受体拮抗剂普奈洛尔出现心动过缓、乏力反应。因此临床根据患者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作用时间相关性  

给药过快时发生,如万古霉素快速滴注致红人综合征;持续用药或反复用药风险增加,如甲泼尼龙引起骨质疏松。  

3.患者易感染性  

包括遗传、年龄和疾病等,如老年人女性应用阿司匹林易引起胃肠道溃疡和出血。  

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

药品方面: 

如阿司匹林中的杂质乙酰水杨酸,能引起哮喘。  

个体方面: 

如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弱,对药物代谢、排泄速度减慢,同时患者多种疾病,应用药物种类较多,时间长,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报告人群三分之一左右。  

用药方面: 

如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较易发生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需要评估药品不良反事件(AE)与药物治疗的因果关系。  

1.用药与ADR/AE出现有无合理时间关系;  

2.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ADR类型;  

3.停药或减量后,ADR/AE是否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物后是否再次出同样ADR/AE;  

5.ADR/AE是否可用合并用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

药物治疗应以最小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用药之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  

2.根据患者的生理功能把控药物的用量,对儿童其剂量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给予。  

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4.对长期用药患者、药物治疗量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应监测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5.对公众用药科普宣传,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减少严重ADR的发生,如造影剂等。  

6.加大对医务工作者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增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避免医疗事故。  

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  

1.怀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多数轻类患者好转,如治疗疾病不能停药时,临床宜权衡利弊,减少药物用量。  

2.对严重不良反应,及时输液、利尿、催吐加快药物排泄;使用解救药,如药物性肝损伤,可给予谷胱甘肽;发生药物性过敏性休克性,可给肾上腺素治疗。  

通过对ADR进行宣传,关注易发生的人群、常见药品、用药途径以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表现等,将对提高ADR的防治,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促进意义。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