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记者自市依法治市办获悉,为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依法行政水平,我市紧密结合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全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
根据整治方案,我市将聚焦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执法数量考核指标、非税收入任务,违规设置电子监控系统,乱罚款、滥收费等“逐利执法”问题;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设置路障,随意拦车、扣车,任性检查,选择性执法,违法违规限高限行限速影响交通等执法不规范问题;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过度执法,重打击、轻人权保障等执法方式简单僵化问题;重点整治重处罚、轻教育、轻纠错、轻服务,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不听辩解、不问缘由,“碰瓷式”执法,对待群众“冷横硬推”、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甚至暴力执法等执法粗暴问题。重点整治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放管服”改革落实不到位,对非法中介及辅警、辅助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等执法“寻租”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整治行动从即日起,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其间,我市将综合运用新闻媒体、信访投诉、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12389公安机关及民警违法违纪举报投诉平台、12123交管服务热线、复议、诉讼等渠道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拓宽专项整治线索来源渠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司乘人员、运输从业人员的意见。相关单位将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梳理,建立整治工作台账,限期整改,逐一销号。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常抓不懈推动问题解决。
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样,我市专门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沟通指导,建立健全请示汇报、协调联络、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调度有效、及时纠偏。同时,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对问题较多或推进不力的县区,适时开展实地督察。对整治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采取通报批评、函询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要求限期改正;对整改迟缓、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甚至拒不整改的,按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记者 岳彩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