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5日,我市职工高品质生活座谈暨“五一学堂”优秀教师、集体颁奖活动举行,16名优秀教师和6家优秀教学基地获得了荣誉证书和奖牌。这标志着,经过6年历练成长,“五一学堂”圆满完成300节各具特色的课程,深受职工欢迎;“五一学堂”这一职工文化活动,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017年6月,为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推动全市职工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市总工会、市工人文化宫创办了职工公益培训平台——“五一学堂”。6年来,“五一学堂”始终坚持群众性、公益性、实用性的办学思路,依托16家社会教学基地,围绕健康健身、生活休闲、文化艺术、职业技能等方面,完成线上线下课程4大类40余种300节,其中茶艺、手机摄影短视频、油画、国画、书法、吉他、古琴、古筝、萨克斯、非洲鼓等一批课程深受职工好评,每次课程一经推出就迅速报满。据统计,6年来,“五一学堂”共线上线下服务职工群众40万人次。
看到职工接受免费培训的热情如此之高,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孵化出“五一学堂”二线品牌——“娘家人的美术课、手工课”,为新业态职工群体送课程上门,深受外卖小哥等新业态职工的欢迎;精心打造芭蕾舞、民族舞、古典舞、吉他、葫芦丝等高雅艺术表演课程,向全市重大活动输送职工文化表演节目,均取得良好口碑。
“五一学堂”的举办,真正实现了多方受益。市民李敏说:“通过业余时间,我学习了茶艺和非洲鼓,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体会了不一样的生活,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感觉很高兴。”市梦芭蕾艺术中心去年8月成为“五一学堂”的教学基地,目前已举办培训6期、培训学员120余名。该中心负责人邵平表示:“我们依靠自身优势,重塑职工的形体姿态,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爱,感觉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市工人文化宫则依靠“五一学堂”这一平台与载体,以职工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进一步擦亮品牌,外树形象、内修涵养,向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地标迈进。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