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市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斐然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5-15 08:46:30   

5月11日上午,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召集部分政协委员、非遗人士,召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调研座谈会。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以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为契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各项工作,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很多非遗项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进行保护和传承很有必要。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非遗中心,在全国率先开通非遗保护热线。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开展了扎实的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许多非遗资源不断被发掘。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8 项、河南省级非遗项目64项、濮阳市级非遗项目365项,此外,还有数百项县级非遗项目。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河南省级非遗传承人63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全省领先。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提升了大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社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积极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建立非遗展馆,为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寻求工艺与市场的对接,引导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变保护性传承为发展性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濮阳在戏曲保护与传承方面更是全国领先,在全国同级地市中拥有的戏种全国领先,堪称“戏窝子”。其中,南乐县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此外,柳子戏、大弦戏等6个戏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研方案》,从即日起至10月初,市政协委员、非遗专家将深入我市各县区、各乡村,全面调研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了解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政协智慧、政协方案。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