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濮麦116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滑县召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秦海英、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程星,与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的代理商、种粮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代表近200人参会。
据介绍,濮麦116由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12年,以周麦27为母本,浚K8-4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国内产量潜力最大的小麦新品种之一。
观摩会现场,秦海英详细介绍了濮麦116的特征特性、综合抗性及突出优点,并同参会人员前往滑县濮麦116示范田现场,察看田间表现和生长情况,对种植户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现场解答。濮麦116得到了种粮大户和参会经销商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摩会,发现了一个宝藏级别的小麦品种。
据了解,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团队,自2011年承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项目以来,一直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团队建立有赤霉病综合防控、抗旱节水、绿色防控百亩以上示范方15个,建立强筋小麦千亩示范方1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8700亩,推广濮麦系列品种106.5万亩。团队长期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创新工作,先后育成国审小麦新品种6个(濮麦168、濮麦116、濮麦117、濮麦087、濮麦1165、濮麦8062) 、省审小麦新品种2个。此外,团队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农民解决小麦种植上的技术难题,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农时,加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将农业科技及时传递给农民指导生产,打通了科技成果与农民的最后一公里。
秦海英表示,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升小麦育种科研创新能力,并积极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开展科技下乡和技术指导服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实现夏粮丰产、促进小麦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为我国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亓晓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