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718人,在市县公共场所布设应急救护一体机30台,为市直45所中小学配备价值近50万元的应急救护和防疫物资,7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捐献18例54个大器官……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市红十字会交出的这份“答卷”,让人欣喜。
市红十字会机关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薛全奎说,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了新时代濮阳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而今,我市红十字人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在濮阳龙都大地谱写了无数动人篇章。
应急救护体系撑起生命的希望
4月24日,中原油田巡特警支队,华龙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雷,正为30余名巡特警队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巡特警队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经常面对因心脏骤停或创伤需要救护的群众,队员们只有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才能做到从容不迫。一场培训下来,不少队员对急救有了更深的体会,表示以后可以更好地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应急救护,是红十字会“三救”“三献”法定职责之一,也是红十字会的看家本领。2022年,市红十字会站位全局、主动担当,自成立以来首次承办全市民生实事,即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取证人数不少于800人。为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尽可能多地培训高质量红十字救护员,市红十字会坚持注重数量与质量并举,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他们与市教育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教育、交通、商业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作为培训重点。同时,他们还与市委市直工委、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单位,主动邀请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走进机关,对机关党员干部开展救护员培训。2022年,完成红十字救护员培训27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39.75%,实现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现场有红十字救护员的目标。
应急救护体系,除了有大量懂急救知识的救护员,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设备作支撑。为打造健全的应急救护网络,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作用,通过动员社会捐赠和争取上级红十字项目支持,在濮阳东站等公共场所投放应急救护一体机30台,健全了应急救护体系网络,打造了应急救护濮阳模式,省政府领导给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今年市红十字会还积极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支持,整合非定向捐赠资金,建设不少于6个红十字生命教育阵地,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护培训和服务基地。
人道救助守护生命与健康
2023年1月18日,市红十字会一行人,先后到经开区胡村乡柳门村、吴豆固村等村的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并送上米、面、油、糖、棉衣、棉被等慰问物资和慰问金。
对困难群众进行人道救助,是市红十字会践行“三救”工作职能的一个缩影。目标是针对那些最困难的群体开展工作,保护其生命和尊严。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暨“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有关要求,全市红十字系统聚焦因灾、因病需要给予人道救助人员,对大病及罕见病患儿家庭、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红十字会员、志愿者等需要给予人道关爱、人道慰问人员开展精准帮扶。2022年,市红十字会将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拨价值5.98万元的200套暖包、省红十字会下拨价值15.27万元的900套暖包,以及市红十字会委托第三方公开询价采购价值20万元的米、面、油、糖、棉衣、棉被等慰问物资,向困难群众发放到位,受益群众2000余户近万人次。
这其中,“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已成我市的一个品牌。该活动是市红十字会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为帮助困难群众欢度春节而开展的一项送温暖活动,已经持续开展23年,累计发送物资价值超千万元,受益群众近20万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通过“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的开展,引导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家中。
此外,市红十字会还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开展“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等救助项目,通过“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救助29人,发放救助金92万元,累计救助患儿313人,发放救助金900多万元。
校园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体系促进青少年发展
3月30日下午,“红气球”校园挑战赛在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 228名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应急救护技能,在团结协作中参与公益慈善、感受人道情怀。通过活动互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急救技能,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校园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红气球”校园挑战赛,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国内首个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团队式运动公益赛事。该赛事能放在濮阳进行,与市红十字会积极争取和近年来持续开展青少年应急救护工作是分不开的。薛全奎介绍,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基石,加强校园卫生健康管理与安全保障,打造和谐、健康、安心校园,是践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的使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不断普及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让更多人在体验式参与中学习应急救护,感受“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情怀,成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公益理念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为全力推动我市中小学校健康与卫生保障体系发展,2022年,市红十字会立足本职、汇聚合力,积极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校医室”项目,在市第一高级中学、市油田一中、市第一中学、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清丰县实验初级中学等6所学校实施援建,帮助改善校园医疗卫生条件,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同时,为进一步助力校园安全,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利用2022年暑期时间,在“博爱校医室”项目的执行学校,举办了6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305名教师参加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经过严格考核,全部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从而更好地保障校园生命安全与健康,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献”的凡人善举奉献社会大爱
4月26日,我市又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踏上了赴郑州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旅程。南乐县千口镇组织委员闫保志,与一名患者成功匹配,在接受初筛、高分辨检测和全面细致的体检后,赴郑州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是挽救他人生命希望的重大善举,更是让爱的力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和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一起,被称为“三献”。“三献”又和应急救护、应急救援、人道救助“三救”工作一起,都是红十字会的法定工作职责。
长期以来,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三献”工作,通过进乡镇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渠道,组织文艺表演,讲述捐献者的感人故事、开展缅怀纪念活动等,宣传、传播、促进“三献”群体不断壮大。这些凡人善举,用大爱点亮了更多人的生命之光。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捐献造血干细胞达57例,这对于人口并不算多的濮阳来说,非常难能可贵。此外,市红十字会还积极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目前已累计捐献18例54个大器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回首过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之大者”,是濮阳市红十字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遵循。展望未来,市红十字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始终强化保护生命健康的宗旨,立足“三救”“三献”主责主业,找准自身在民生实事、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全力以赴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带去生的希望、爱的传递、善的感动,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张朝红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