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2022“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杜利华:柔肩挑起千钧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广电综合频道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3-08 15:55:07   

image.png

杜利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照顾患有食道癌的婆婆和瘫痪在床的公公以及高位截瘫动弹不得的丈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在濮阳县海通乡宁家村被村民誉为好媳妇,好儿媳。提起杜利华,宁家村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杜利华的孝心感染着所有人,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

久病床前有孝媳

杜利华,1984年出生在安阳市滑县杜家村,父母都是老实淳朴、厚道正直的农民。杜利华自幼乖巧懂事、善解人意。2015年,在濮阳县海通乡宁家村与李建伟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是家庭关系很和睦。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公公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公公病情刚稳定出院回家,年迈的婆婆又查出患有食道癌,这对于本身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不拖累儿子儿媳,婆婆李俊英准备放弃治疗,但杜利华得知后,二话不说开始筹钱给婆婆治病,每次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杜利华都大包小包的收拾好行李,在病床前伺候婆婆,无微不至,从不抱怨半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杜利华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丈夫陈建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多赚些医药费,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所有重担都落在杜利华一个人身上。每天天未亮,她就起床做好饭菜端到公婆面前,白天忙完自己的公益岗工作再忙地里的农活,晚上回家收拾家务,每天忙到深夜才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却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重担在身不言弃

2016年,杜利华夫妻的二人世界升级为三口之家,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幸福。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灾难再次来临。2017年1月,在外务工的李建伟在工地上被高空坠物砸中,高位截瘫,脖子以下不能动弹,这对年纪尚轻的杜利华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将家里患病的公婆托人照顾,自己带上一岁多的孩子赶往外地医院照顾丈夫,在医院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照顾丈夫,病房里没位置,孩子就睡在医院的躺椅上,而杜利华自己就坐在孩子身边休息一会。“每天都身心疲惫,但看到孩子的笑脸时,这些辛苦也就不算啥了。”

在医院照顾丈夫期间,家里再次传来噩耗,2017年5月3号,杜利华的婆婆因为食道癌复发扩散去世了。为了丈夫的身体考虑,她没敢将这个噩耗告诉丈夫,面对如此困境,她自己扛下了所有,也未曾想过放弃,关关难过关关过,杜利华那份坚强生活下去的决心从未被打倒。

“分内之事,不足为提”

对于杜利华的精心照顾,公公和丈夫非常感激。公公逢人就说:“利华就像我的亲女儿,她是个好人,好人该有好报呀!”左邻右舍都说没有杜利华的孝敬仁爱之心,她婆婆活不了那么长时间,她公公活不到今天,“建伟娶了个好媳妇啊!”

一传十,十传百。杜利华孝敬公婆,照顾患病丈夫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孝老爱亲的品行美德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精神,学习榜样。杜利华的事迹,有力地践行了中华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杜利华的事迹广为传颂,杜利华却说:“我只是个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个儿女、每个妻子都应该做的分内事。公公和丈夫能早日康复,孩子可以一直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