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濮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市一中”)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实施科学减负行动,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降质量”,走出了一条“减负增效”新路子。
建立教师试做机制。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至少一名教师先做一遍并做好记录,其中包括作业内容、难易程度、所需时间(不同层次学生所用时间预测)、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建议,确保作业难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坚持学期初有安排有布置、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比,开展教师试做作业优秀案例评选活动,34名教师被评为教师试做作业先进个人。
建立作业统筹机制。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合理确定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由备课组长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进行指导、审核、统筹。作业试做后,试做教师将该科作业主要内容及预计时间发给总协调人,总协调人对学生作业总体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定期对年级段作业的布置进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
建立作业评估机制。教务科每学期分年级段举行作业展评2次,定期举行教师试做作业记录展评、学生优秀作业展评、学生错题本(智慧背囊)展评;每学期举行一次优化作业设计经验交流会,并对成功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
建立年级段作业捆绑评价机制。在注重对教师个人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并对整个年级段进行整体评价,引导所有学科教师围绕作业设计与布置进行协商,确保作业精选优质、学科平衡、分配合理,破解学科教师“竞相挤占作业时间”等难题。
建立作业研究机制。要求各备课组把作业研究作为集体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大胆策划自主创意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市一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对作业设计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切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课堂,增强学习效能,提升学习效益,保证教学效果。通讯员 冯荣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