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非遗”传承人的“艾”之路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7-19 13:35:44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54.jpg

一株小草享誉世界、缕缕药香古今传承……《诗经·王风·采葛》中对艾草早有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河南唯一一家古中医艾灸百年老字号,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敬姚堂艾灸第四代传承人申彩萍一路走来颇为不易。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01.jpg

说起敬姚堂艾灸的起源,申彩萍打开了话匣子,敬姚堂艾灸起源于1896年,第一代传承人叫申永亮。申永亮师从当时从事艾灸技艺的姚家人,获姚家人倾囊教授,得以修得此艺。此后,申永亮又把艾灸手艺传承了下去。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传人申秀峰迎娶了姚家女儿姚凤琴,夫妻二人心系古中医事业的赤诚也感染了他们的女儿申彩萍,申彩萍喜欢上了艾草、艾叶,她喜欢上了缕缕药香。  

为了感谢最初姚家人的倾囊教授,申彩萍为她的艾灸事业取名为“敬姚堂”。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47.jpg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28.jpg

申彩萍今年59岁,自小便在艾草堆中长大,多年来,申彩萍的艾草一直种植在老家地里,为了让家乡人民更好享受到艾灸带来的福利,申彩萍回到了老家,向南乐县梁村乡申庄村村委申请了村里的荒地,同自己的老宅一起,打造了一座占地7亩的集种植、加工、传承于一体的“艾草基地”。“这里是敬姚堂艾灸的发源地,也是我的根。”申彩萍说。古朴的院落里一株株艾草正向阳生长,采集好的艾草被收集起来,等待着进车间,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艾柱。  

过去,谁家的人哪儿不舒服了,总会找申彩萍的父亲,现在,谁家的人有头疼脑热,总会请申彩萍给“灸”一下,渐渐地,申彩萍的“老字号”在村里树立了口碑,于是,申彩萍又在申庄村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教村民学习艾灸理疗。让大家方便用艾灸,放心用艾草,成为了申彩萍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以来,申彩萍将敬姚堂的多项艾灸工具,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目前,敬姚堂艾灸已经获得了包括“一种立式艾灸装置”等在内的七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此外,敬姚堂艾灸的产品,还多次获得中医药界创意大赛金、银、铜奖。  

“古中医传承势在必行。”申彩萍说道。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39.jpg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如今,敬姚堂艾灸的第五代传承者张晓林,将艾草带到了更广泛的天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张晓林是申彩萍的儿子,熟练掌握了艾草的种植、储存、加工技艺。他就读中国美术学院期间,就常常用小艾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老师缓解病痛,也曾多次带着艾灸产品参加杭州市组织的各种大型非遗市集。为了支持母亲的事业,将艾灸技艺更好地传承,张晓林在古法传承的基础上,为敬姚堂产品加入了现代元素,他设计了一款以卡通形象熊猫和丹顶鹤为“主角”的“小筒灸”,包装颜色明亮,内部装有穴位图,便于携带和施灸,深得年轻人的喜爱。2019年,在张晓林的努力下,敬姚堂艾灸产品正式入驻杭州市上城区。他继承了前人的衣钵,又将艾草进一步传承。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121.jpg

微信图片_20220719143203.jpg

守正和创新,在申彩萍看来,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好中医药优势,申彩萍做到了,她承继了传承百年的老手艺;创新发展,尊重古中医的基础上,创新延展,张晓林也做到了,他将艾灸事业融入现代元素,打开了更大的空间。“今后要更加努力,用毕生精力将艾草、艾灸产业做大做强,为濮阳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申彩萍对未来信心满满。记者 刘迪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