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驼铃声远 丰碑永存
——写在孙健初故居纪念馆入选国家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5-31 08:56:03   

孙健初的名字,又一次在媒体出现。

孙健初的故事,再一次被人们口口相传。

孙健初的精神,将再度鼓舞全国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弘扬家国情怀、担当作风和奉献精神。

……

5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由濮阳市科协推荐、市土地和测绘学会申报的孙健初故居纪念馆榜上有名。据悉,这是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今年3月,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个人和团队先进事迹,具备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

孙健初故居纪念馆位于濮阳县白堽乡后孙密城村,主要以图、文、音频、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形式介绍孙健初勇于探索创新、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是集科学家精神宣传、党性教育、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于一体的爱国主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放,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他发现了中国第一口油井

孙健初,我国近代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他发现了中国人的第一口油井,而后,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田;他是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他建成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诸多的“第一”勾勒出一个潜心笃志、始终如一的拓荒者形象,也擘画出中国石油工业的“前世”和“今生”。

孙健初出生在濮阳县白堽乡后孙密城村,他从山西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与石油的缘分由此开启,而后,他的一生都围绕着石油展开。

1934年,孙健初参加了黄河上游水利及沿长城边境的地质调查。他与地质学家侯德封负责的小组,历经5个多月,踏遍甘肃、宁夏,测绘完成了黄河上游地质图16幅,两人合作完成了论文《黄河上游之地质与人生》。

在20世纪初,外国人以各种名目考察测绘祁连山,还将山脉冠以外国人的名字。孙健初对此非常气愤:“祁连山是我们中国的山,竟让外人勘测后始见于世,乃我之惭愧。”他下决心勘测祁连山,发掘宝藏,为民造福。1935年,孙健初率领勘探队员翻越祁连山主峰,三下酒泉,调查了多处金矿、煤矿、森林、冰川,穿越了12个要隘,翻过了海拔5500米的祁连山主峰,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也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7年,孙健初根据中央地质调查所安排,参加了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开始在甘肃、青海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

1938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全面封锁中国石油进口道路。在那“一滴油,一滴血”的战争年代,孙健初临危受命,到玉门找油。

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千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又一次摇响在绵绵大漠。关山险阻,孙健初带人骑着骆驼,迎着黄沙,翻过乌鞘岭,穿过嘉峪关,到玉门老君庙一带进行石油地质勘查。他们历尽艰辛,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用时半年多完成了野外勘察工作,探明了该区域的生油层、储油层和地质构造等,并于1939年10月拿出了《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绘制了翔实准确的地质图,从理论上确认了这个地区石油的存在性和可开采性。根据孙健初的报告,定位于老君庙的一号钻井在钻到115.5米深处遇到了油层,中国第一口油井被勘探开发,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大油田——玉门油田。

1938—1939年,孙健初主持的玉门油田勘探取得成功,转入正常开发,当时的玉门油田石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后,孙健初全力从事石油地质工作。1942—1944年,孙健初前往美国考察油田,进修石油地质,写出《美国地质概况及其寻究石油之方法》和《发展中国油矿纲要》。

1946年,孙健初任甘肃油矿局探勘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前夕,为防止国民党军队抢掠、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职工隐藏仪器资料,加高围墙,封堵窗户,巡逻护厂,将勘探仪器和地质资料装箱密封妥善保护。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这些宝贵的仪器资料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基础力量,得到了彭德怀、贺龙两位首长的高度赞扬。

1950年,孙健初出席我国第一次石油工作会议,提出西北石油勘探计划,他被任命为石油管理总局探勘处处长,后又担任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并承担编制中国石油勘探方案的领导工作,提出了近远期找油方向,确定了集中力量开发西北石油资源的勘探方针。1951年,在北京石油工业展览会上,孙健初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及石油工业发展愿景,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发展绘制了蓝图。1952年10月,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发展石油工业的需要,孙健初主持开办了第一期石油地质干部训练班,亲自讲课,参加讨论,指导总结,这批学员后来都成为我国石油地质界的中坚力量。

他用双脚测量大地

“每次调查皆努力肯干,尤其对荒凉之西北调查,无人愿去,我却自动前往”。这是孙健初对待地质工作的态度,也是他人生处事的态度。

当年,他骑着骆驼越沙漠、走戈壁,吃的是炒面拌雪,住的是帐篷窑洞,他曾因又冻又饿而昏死过去,幸好被一位蒙古族老大娘救活。他无暇照顾妻儿,他的妻子张芳晨女士第二个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夭折在腹中。他在陕南镇安、青海茶卡等地进行地质勘探时,曾与土匪相遇,险遭不测。尽管如此,他的志向丝毫未变,他为理想矢志不渝。

孙健初坚持每年两次以上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总结工作,从积累中收获累累硕果,他留下的论文报告仅馆藏珍贵文献就有48篇之多。他的足迹遍布西北、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中、西南等近20个省区,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和自然生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贫油论”的声音很大,孙健初从不参与舆论纷争,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带着同事实地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科学地加以探讨分析。由于他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养成了用双脚测量大地的习惯,渐渐地,他迈开的每一步都成了标准的尺码。在经费短缺、设备简陋等困难条件下,孙健初把勘探区域扩大到了陇东、敦煌、柴达木等多个地方,除获得了大批资料和化石标本以外,还在尕斯库勒湖边发现了油砂山,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柴达木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他曾多次修改《甘肃玉门地质报告》,这份报告成为当时石油地质界找油的基础资料和指导性文献。

时至今日,玉门油田还在孙健初当年确定的两个油层——“L层”和“K层”开采原油。即便过去了70多年,孙健初留下的财富仍然在润泽玉门油田的千万名干部职工和生活在甘肃祁连山脉下的亿万群众。

1952年,孙健初因煤气中毒而离世,年仅55岁。在孙健初的追悼会上,李四光代表中央地质部、中国科学院致了悼词。他说:“孙健初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地质界、科技界失去了一位有才能、有成就的专家,这样的意外和突然,使我们感到十分悲痛。”1954年,在玉门油矿公园内建成孙健初同志纪念碑。碑正面镶嵌着孙健初遗像,镌刻着记述孙健初生平事迹的碑文,碑文最后说:“望祁连之巍峨,瞻碑影之耸峙,功在人民,永式来兹。”他短暂的一生,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几乎跑遍了辽、蒙、甘、陕、宁、青、晋、绥、冀、鲁、豫、鄂、皖、苏等10多个省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堪称民国以后濮阳走出的最后一位大家。

在他离开后,1975年9月7日,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在他离开后,后来人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位于他的家乡濮阳的中原油田一举跻身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今天,玉门路、胜利路、大庆路、中原路濮阳市华龙区的这些主要道路名称仍然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过去,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驼铃声远去,留下的是说不尽的丰功伟绩。

他的精神代代相传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5月,孙健初故居纪念馆成功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对于濮阳的科学普及事业来说,意义深远。为了把孙健初的精神更好地进行传承,濮阳市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市土地和测绘学会秘书长穆伟从2011年开始挖掘孙健初的事迹。他举办专题讲座24场,组织团队走遍了全国13个城市、7个油田,创作了34万字的专著《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囊括了孙健初一生的主要事迹。书中搜集上百幅不同年代的照片,以大量历史资料作为依据,多角度、大视野、全景式反映了孙健初光辉的人生历程,这本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推荐书目。他设计的铜质雕塑《健初探油》《戈壁寻梦》再现了几十年前孙健初骑着骆驼顶着风沙探寻石油的沧桑历史,这两件作品分别被国家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收藏。其中,《健初探油》这尊雕塑还参加了国庆70周年全国矿业展,穆伟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史志工作会上作了孙健初事迹挖掘研究的专题汇报。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节目组专程来到濮阳,采访制作《他们与天地永存——孙健初》专题节目。5月2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发表了穆伟的文章《孙健初精神永放光芒》。

濮阳因油而建。中国石油之父的故乡正是濮阳,大力弘扬孙健初忧国忧民、科学兴国的爱国敬业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务实精神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市科协的推动下,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原油田、濮阳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市土地和测绘学会与白堽乡政府通力合作,建成孙健初故居纪念馆。纪念馆自建成之日起,就将宣传普及老一代地质学家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作为立馆使命,积极拓展辐射面,让宣教贴近生活,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普及活动。馆内展览以历史线索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关切点着手,通过实物展陈、图片记录、场景还原、文字叙述、艺术造型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重点开展科学家教理念、爱国奋斗精神等专题宣教,全面、生动、活泼、多轴线反映孙健初在求学、勘探、生活等过程中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

纪念馆自2018年5月26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5万人次,社会影响广泛,其中接待青少年学生、石油界职工8万人次以上。市科协利用每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8月18日(孙健初诞辰日),充分利用纪念馆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

市科协党组书记郭爱青表示:“孙健初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他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健初故居纪念馆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有助于引导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科学兴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舞大家守正创新、厚德自强,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浓厚氛围。”记者 刘迪 刘循源 宋乐来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