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烈日炎炎,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农村水源置换项目施工工地机器轰鸣,施工队正在进行地下水管网输水管道的焊接作业。
焊接、探伤、防腐、试压是地下水管道铺设前的必经步骤。烈日下,工人们正匍匐将一根根铸铁管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为了避免破坏道路、农田、建筑,我们采用定向钻工艺,将焊接起的管道从地底打入。”工程师王海涛向记者介绍。
施工前,施工队的工程师们对项目所经路段的地形和土质进行了充分研判,本着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的理念,施工队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定向钻工艺来进行下管作业。即便有定向钻的加持,拖动重达几吨的管道进行穿越绝非易事,在南干线工程的施工地,全长232米的穿越工程在定向钻的牵引下穿越河道,1米、2米……隆隆的机器声中,长235米、直径635mm的铸铁管被一点一点牵引进了河道……
探伤环节作为管道铺设环节的重要步骤之一,作用不言而喻。400米长的铸铁管大约有70多道焊接口,工人要对每个焊接口进行探伤。探伤过程中,每个焊接口要拍“CT”,检测成像后要送至试验室进行保存,只有检测合格的管道方能进入防腐、试压环节。
南干线工程如火如荼,示范区共建段的施工队员也干劲十足,濮瑞路段正在进行的是主管线铺设。4米深的管槽内,忙碌的工人正在进行下管回填作业,巨大的输水管网穿行而过。未来,远道而来的“丹江水”将从这里输送到千家万户……
为了开发区的百姓如期饮用上丹江水,施工队顶烈日、抗风雨,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预计,6月底前开发区将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南来之水将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记者 刘迪/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