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们的“二甲”故事
——濮阳惠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董献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3-04 09:12:34   

自创建“二甲”医院号角吹响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濮阳惠民医院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鼓足一股劲,从院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从临床一线到行政后勤各部门,600余名职工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创建精神,终圆“二甲”医院梦。

在创建“二甲”医院过程中,惠民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用不忘初心、勇挑重担的情怀,书写了惠民人更加辉煌的篇章。

她们成了女汉子

回望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放眼征程,胜利的笑容正在绽放。

田莉萍,女,护理部主任,中共党员。谈起创建工作,她感慨地说:“回首创建路,往事历历在目。”

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个争分夺秒的加班日,多少条一次次修改的条款,多少次应急预案的模拟,多少次院内应知应会的考核,多少个夜深人静独走的夜晚……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创建“二甲”医院的一年里,护理部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她们不再是贤妻良母,开始“白+黑”“5+2”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动人的乐章。

田莉萍眼中噙着泪说:“我愧对家人!”

为了全身心投入创建工作,她做出了许多牺牲。她的母亲出车祸后,本应守在病床前的她却没有时间去陪护,只能通过电话问候。她说,不是自己不想尽孝心,而是创建“二甲”医院工作时间紧迫、任务重,容不得自己分心。即将中考的孩子,她没有时间去辅导、照顾,这一切只能由爱人独自承担。

2020年12月,正是创建“二甲”医院的最关键阶段。田莉萍在PCR实验室进行评审前的准备工作时,不小心从高处坠落,造成腰椎骨折及头部外伤。住院期间,她仍一心挂念着创建工作,就将家里的笔记本电脑拿到病床上,输完液后,躺在病床上,继续工作。现场评审的日子定下来后,她不顾伤痛,打着腰围坚持到评审现场,做准备工作,并跟随专家进行了整整两天的现场评审。

她说,在创建工作中,许多女同志都很难像以前那样当好贤妻良母,而是一个个都变成了女汉子。

楚飞利因创建“二甲”医院从临床科室抽调到护理部。她不仅要完成烦琐的资料准备工作,还要兼顾发热门诊的新冠肺炎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热门诊刚成立时,她第一个报名要求去发热门诊值班。去年8月,她母亲因车祸造成下肢胫腓骨骨折、锁骨骨折。家人考虑到她工作比较忙,就没让她去伺候母亲,而是让她专心干好工作。虽然母亲在濮阳惠民医院住院,但她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眼。

在创建“二甲”医院期间,她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贡献给了医院。

72小时的坚守

手术麻醉科主任刘晓刚说,“二甲”迎评前夕,麻醉科史庆超医生为了确保工作不出现纰漏,在医院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在医院时,史庆超除了做手术,就是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

“一天两天不回家是家常便饭。”他笑了笑说,“我年轻,精力好,只要能够创建成功,再累也心甘情愿。”

初评当天,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及问题,他与科室主任及其他同事牺牲休息时间,一直待在医院加班核对麻醉科主控条款材料,并对要求整改的资料立即进行整改。

饿了,吃口凉饭;渴了,喝口水;累了,打个盹儿。一天下来,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不错了。当时,看着史庆超因熬夜而红肿的眼睛和因重感冒而疲惫的身体,刘晓刚劝他休息一会儿。史庆超说:“没事,不就是个感冒嘛,抗一抗就过去了!”

外科一病区的娘子军

当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息传来,外科一病区护理部的姐妹们相拥而泣,为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而高兴。

护士长曹志娟在科室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长多了。她不仅要查看病例、完善病房管理制度,还要监督指导护士背诵理论知识及操作练习。她父亲瘫痪在床。每天,她都是最迟一个离开科室的,然后回家给父亲擦身、翻身、叩背、输液。她一天最多休息四五个小时。

杨贵玲的儿子4岁、女儿1岁多。创建期间,她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多。儿子经常在电话里哭着喊:“妈妈,我想你,你快回来吧。”杨贵玲却只能红着眼睛说:“儿子,好好吃饭,早点睡觉,妈妈加完班就回家。”她说:“打电话时,我已经好几天没和孩子说过话了,晚上我回家时他们已经睡着了,早上我出门时他们还没醒。”

张彩霞的2个女儿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一年级。那段时间,她老公既当爹又当妈,负责接送、辅导孩子。张彩霞中午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就每天早上做好午饭,让孩子中午放学后热一下吃。周末,由于没人照看孩子,她不得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正在哺乳期的桑蓉蓉夫妻二人都在该院工作。创建期间,两人顾不上家中嗷嗷待哺的儿子,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对孩子万分歉意

该院一名不愿透露名字的中层领导张某说起创建工作,十分自豪,但对儿子却万分歉意。

张某夫妻二人工作都十分繁忙,没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张某的儿子上初中。他说,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做饭,孩子吃完饭上学后,他就出门上班,中午下班后急匆匆赶到家刷锅、做饭,吃过饭后连碗都没时间洗,就又上班去了。

男孩本身就调皮,不好管理。张某晚上一加班,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不但吃不上饭,作业也因没人监督而完成不了。张某下班后,把锅碗刷好后再做饭,吃完饭还要洗衣服打扫卫生,直到晚上12点才能上床休息。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班主任气得一个电话把他叫到学校,质问他是要孩子还是要工作。他无言以对。

“孩子是恨我的,说我晚上不给他做饭,也不陪他!”他一脸无奈地说,“好在创建成功了,以后多留些时间陪陪孩子,帮孩子把成绩赶上来。”

很少吃团圆饭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下好了,连晚上的时间也交给医院了,一家人很少吃个团圆饭!”院办副主任周鹏飞说,“加班是家常便饭,但这种‘5+2’‘白+黑’的工作方法,从参加工作以来是第一次遇到。”

医院确定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目标之后,周鹏飞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第一时间主动跟院领导申请进入评审办。得到批准后,周鹏飞担任评审办主任助理、综合管理组组长,配合评审办主任做好日常工作,负责10余个职能科室的评审统筹、组织工作。

责任在肩,使命使然。周鹏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召集会议、培训、沟通、督导等,再加上院办的日常工作,他从没停下来过。

“五一”假期,周鹏飞跟同事忙着分解条款、解读标准;“十一”假期,周鹏飞带领同事张婧迪、李玲没有休息一天,将所有“二甲”医院创建资料整理完毕,没有因为工作多而影响“二甲”医院整体创建进度。

医患关系办主任张紫航带领她的娘子军整理资料,汇总数据,乐此不疲。

药剂科科长王杰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科学调配门诊药品调剂室、住院药品调剂室、药库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出色地完成了36个条款的解读、整理、督导、汇总等工作。

感控科杜艳彩、刘利娜2人离娘家虽近,却从没回去过。她俩的爱人在家里又当爹又当妈,默默地支持她们的工作。刘利娜脚崴后,仍一瘸一拐地坚持上班,晚上干不完就拿回家接着干。

超声科、输血科等科室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加班加点,坚持完成各项工作。怀孕的庞荣荣每天挺着大肚子坚持工作,硬是将各项工作做细,达到甚至超过了条款标准。

评审办、医务科、全质办、信息科、总务科等科室的同志,为了创建工作,整资料、搞演练等,一样工作也不落下。

…………

这些动人的故事汇成了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在惠民人的心中激荡着、澎湃着。

医院副书记、副院长靳相彬说:“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

医院院长常爱琴说:“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只是医院前进路上的一个中点,而不是终点,我们的目标是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迈进!”

惠民人正在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