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近5年来,市总工会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传播思想有魅力、开展服务有活力”的生动局面,“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濮阳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已蔚然成风……
助力疫情防控 投身志愿服务主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总工会迅速展开行动,积极融入防控大局,和广大职工群众干在一起,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用实干彰显工人阶级时代精神。
组成市总工会志愿者服务队,不遗余力为抗疫一线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自1月27日发出《致全市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工作一线的乡镇办职工的慰问信》后,市总工会班子带头组成6支志愿服务分队,分赴全市96个乡镇办(含筹建)开展慰问,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尽最大努力为抗疫一线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切实让每一位坚守前线的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浓浓关爱和一路同行。
依托濮阳市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市先进集体及劳模个人纷纷响应工会号召,或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或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全市共有34家先进集体及200名劳模个人,共捐款捐物合计930余万元。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建捐款150万元、捐资价值3.8万元,劳模的积极行动和大义之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
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职能,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全市各级工会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第一时间自发主动参与到社区值勤、网格巡查劝导、入户摸排调查、防疫知识宣传等联防联控工作中。目前,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92场次,参与志愿者5618人,服务职工3.5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为守护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了工会力量,在防控一线树立了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
围绕重点工作主线 唱响志愿服务工作主旋律
市总工会围绕现阶段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力,高标准、严要求,盯紧目标不放松,力争志愿服务工作创一流。
推进劳模“6+1”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锻造科技、产业扶贫金钥匙。市总工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部署。4月下旬,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一批农业科技劳模走向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春耕春种以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市农科院副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郭红甫,二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扶贫一线,依托郭红甫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团队成员及相关农民技术骨干进行作物病害鉴别、病情调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保证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和“包棚创业、菌包托管、劳务承包、互助救济”四种带贫模式,并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特色旅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黑皮鸡枞菌生产基地,带动周边村275户贫困户852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161户贫困户包棚创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探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新模式,营造和谐劳动关系。4月30日,濮阳市、县两级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室在市、县(区)法院同步挂牌成立。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和工会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市总工会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同联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涉劳动争议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中心设立濮阳市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室,各县(区)调解工作室也同日挂牌,开启了“法院+工会”的职工权益维护新模式。工作室成立以后,全市各级法院和工会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保证调解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公道正派、热心的职工法律志愿者参与调解工作,发挥“调”的优势,彰显“诉”的权威,切实把工作室打造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利器”。目前,共有16件劳动纠纷案件正在跟进调解。
全力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增强困难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进入5月以来,市总工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宣传、督促、指导各项工作,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向主要领导汇报,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报刊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点亮微心愿”活动,扩大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微心愿”认领活动中来。职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建档的困难职工多次进行精准审核,确保困难职工身份无误。考虑到部分困难职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每一位建档困难职工打电话,有特殊情况的还上门手把手教如何操作,认真登记心愿故事,进行集中上传。截至目前,全市已确认实现“微心愿”360人,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开通职工心理疏导服务热线,拓展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以后,市总工会继续将职工群众的心理疏导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56名包括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在内的职工心理疏导志愿人员,利用心理咨询电话,继续开展24小时“无接触式”一对一免费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职工83人次。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志愿者150人,服务职工716人次。通过多次沟通协商,拟在市第六人民医院挂牌开通濮阳市职工心理服务专线,正式开展常态化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缓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培育自尊、自信,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夯实常态化服务基础 用好志愿服务工作主阵地
市总工会根据工作部署和时间节点,紧盯特定时间和大项任务,全市职工日常志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践行志愿精神。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职工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市总工会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利用节日、假期等工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6场次,服务职工群众2300余人次。同时,市劳模志愿服务队也积极开展行动,深入各个社区、城镇农村,现场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等活动,为广大职工和村民送去健康咨询、问诊、测血压、做彩超、心电图检查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7场次,参与志愿者1960人,服务职工1.4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树立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
持续开展送文化进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根据上级要求,市总工会严格按照工作台账,督促、指导县(区)、产业工会有序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开展送文化活动60场,参加人数7700余人;送电影6场,参加人数600余人;送书画28场,参加人数2300余人;送培训52场,参加人数5400余人;送讲座38场,参加人数4700余人,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定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稳步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志愿服务,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劳动光荣,劳模引领,最是平凡砺初心,全市各级工会通过劳模宣讲报告会的形式,让劳模精神深入人心。6月5日,市总工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巡回宣讲报告会,各县(区)、市直单位、直属企业的职工代表1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总工会、各县(区)总工会纷纷成立宣讲团,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5场,受众4000余人。
看今朝,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宛如一股暖流,流淌在社区乡村,也流淌在群众心间。展未来,市总工会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创新服务模式,为建设美丽濮阳汇聚磅礴力量,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亮丽的工会色彩。(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张俊达 高钰淋 张豪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