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019年,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2%和23.08%,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32.09%,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灾情形势总体稳定。
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着力打造“担责担难担险”的应急管理队伍。一是以党建聚合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组中心组每周学习制度,形成了比党性、比学习、比担当、比作风、比实绩的好风气,有力提升了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二是以用人激活力。抓住机构改革契机,用足政策,盘活资源,激发了干事创业动力。争取局机关内设了13个科室、18名科级岗位。严格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三是以制度强内力。树立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以标准落实的良好导向。全面修订机关日常管理、财务等制度,严格考核,奖先惩劣。全面应用0A、“钉钉”等办公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规范程序,提高效率。2019年市应急局被省文明委复核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强基固本,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一是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通过完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向市领导呈送提醒函,提请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定期向市委组织部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为干部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市纪委监委、市督查局、市安委办、市应急局分级分类督导工作机制,通过发文发函、调度会议、现场督导等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事故多发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坚持每天向市领导、县(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通报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及时发送工作提醒。按照“五有”标准,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和规模以上企业推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已初步验收省级示范企业10家、市县级示范企业171家,实现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园区内企业“两个全覆盖”。对全市128家化工企业实行“红黄蓝绿”标识管理,动态更新,分类监管。突出重点时段和环节,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实行台账管理,清单交办,跟进执法,限期整改。二是初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成立濮阳市1+12”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专项指挥部;与气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时应对气象自然灾害;加强与军分区、水利、教育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三是谋划建立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信息报告机制。建立了覆盖城乡的3022人灾害信息统计队伍,加强组织培训,提升核灾、报灾能力,保障了风险监测、综合减灾、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扎实开展。
突出重点,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立足濮阳市石油化工城市实际,狠抓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不放松,实现了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零事故”。一是动真碰硬,监管执法显著改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执法震慑力。二是铁腕整治,隐患整改落实到位。按照“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我市对所有隐患一律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和任务交办、限期销号、集中清零、闭环管理;按照“重患必停”的原则,对重大隐患一律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取缔,并实行政府挂牌督办、集中交办、限期办结,确保整改措施、责任、时限、预案、效果“五到位”。三是标本兼治,提升危化监管能力。研究形成《濮阳市危险化学品分析报告》,提出治本之策和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开展综合治理。构建了危险化学品隐患定期排查和限期清零、双重预防、分类监管、安全生产保障的“3+1”工作机制。开展多轮次危化品安全检查,压茬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53家四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在线监测平台建设任务。落实“两个导则”,督促全市7个化工园区和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评估、整改、提升。四是多措并举,烟花爆竹库存“清零”。将烟花爆竹去库存、促转型、防风险、保稳定与“禁限放”管控工作同步实施,于2020年1月8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554933箱烟花爆竹库存“清零”,受到省安委办通报表扬。
系统推进,应急事业谱写新篇章。一是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制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
《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响应办法(试行)》。在支持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濮阳基地、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建设各类企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39支,物资仓库214处,救援物资装备2536台(套)。制定《濮阳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手册(试行)》《濮阳市应急管理局生产安全事故(险情)应急处置程序示意图》,提高事故应对效率。二是应急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质。组织修订政府及部门预案289件,非政府单位应急预案473件。全面普查和掌握应急资源,归档整理政府单位应急物资装备48万多套,非政府单位应急物资装备1亿多套。三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加强。发布灾害预警信息11期,核查灾情12次。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个。(孟庆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