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涛在派佩村开展助学活动
濮阳小伙儿在非洲当上酋长了!这几天,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总经理孔涛,在尼日利亚获封部落酋长的事情,一时传为美谈。从2010年赴尼日利亚工作至今,孔涛已在非洲工作9年。9年间,孔涛和同事们一起,在为尼日利亚修建铁路、城铁、学校的同时,也将中国人民的友谊深植于非洲大地。
5月4日,因公回国的孔涛在接受采访时说,9年相处,他已和当地结成了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愿继续留在非洲,和非洲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融入非洲:濮阳小伙成“尼日利亚通”
今年34岁的孔涛,出生于我市清丰县一普通公职人员之家。2010年之前,遥远的非洲在孔涛的印象中,就是辽阔的草原、炎热的天气、繁多的动物,他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那里工作。
2010年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孔涛应聘到了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同年12月,由于工作需要,孔涛被派到尼日利亚,自此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
陌生的环境让孔涛一时有些不适应。无论是语言交流,还是生活习惯、脾气性格、办事方式等,和当地人都有差异。有一次,孔涛参加的项目路基工程需要寻找取土场。挖土取样后,实验员发现当地葫芦弥村的土样满足各项试验指标,就想在那里建取土场。这本来是为村里谋福利的事情,却遭到葫芦弥村村民反对。村民表示,当初酋长给他们土地是用来耕种的,建取土场须征得酋长同意。孔涛只得去找酋长,经过好一番说服才成功。
面对诸多不适和挫折,孔涛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想办法融入当地。他努力学习豪萨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意识地尊重、认同、接纳当地文化和习俗。久而久之,孔涛不仅学会了当地语言,而且成了一名“尼日利亚通”,与当地人建立了信任与友谊,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孔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但尼日利亚不像中国,设计院里的设计人才到处都是,在那里,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摸索着干。为此,孔涛天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和学习,建设铁路涉及的各个专业,他都尽可能地去学习掌握,迫使自己成为“杂家”。他很快成为公司在尼日利亚项目中的骨干,为后来一步步晋升打下了基础。
奉献非洲:非洲大地书写精彩中国故事
刚到尼日利亚时,孔涛只是一名助理工程师,参与的是阿布贾城铁项目。他不仅在项目建设中担当主力,而且在协调地方关系,培训、管理当地员工方面,也贡献极大。
2013年阿卡铁路开工后,孔涛被聘任为公司四电部分部经理,负责阿卡铁路四电工程。当时,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各国铁路项目,使用的还是欧洲标准。孔涛和同事们积极努力,最终促成使用中国标准,阿卡铁路也由此成为非洲开通的首条使用中国标准的铁路。2016年,阿卡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孔涛又接任阿布贾城铁项目经理。2018年7月,公司整合阿卡铁路、阿布贾城铁和运营部三方资源,成立了运营事业部,负责整个单位在尼日利亚的铁路运营和机车车辆采购工作,孔涛成为总经理。
尼日利亚最低工资标准仅为每月600元人民币,要是能进入中国公司工作,工资就要高很多。因此,当地人希望中方项目多雇佣当地村民。孔涛充分尊重当地人意愿,项目施工中能聘请当地人干的,尽量聘请当地人。他还大力培训当地工人,选拔优异的当地人进入管理层级,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
阿布贾城铁、阿卡铁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在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对话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均对两个项目给予极高评价。可贵的是,孔涛是唯一一个全程参与了两个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中国人,是真正实现尼日利亚铁路建设营运一体化的人。
繁忙的工作之余,孔涛将很多时间用在为当地人做好事上。项目部附近的派佩村有所公办小学,校舍摇摇欲坠,孔涛带人修建了三间全新的校舍,经常和同事们到学校开展爱心活动,当地人感激地称他为“孔校长”。他个人出资,修建了连接至穆斯林麦加朝圣汇合点营地的道路,以及通往勾萨中央垃圾处理场的进场道路。此外,他还为卡拉马吉村的孩子们建设了一个简易足球场。在遥远的非洲土地上,孔涛和同事们一起,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中国故事。
感动非洲:“中国帅哥”成中尼人民沟通的桥梁
孔涛在尼日利亚所做的一切,当地人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用非洲人特有的热情,表达对孔涛的感谢。走在村庄街道,经常会有人主动和他打招呼,热情奔放的尼日利亚女孩,有时还羞怯地称呼孔涛为“中国帅哥”。平时工作中有需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的,只要孔涛出面,工作人员都比较配合。尼日利亚工程师协会、阿布贾运输与航空协会等机构,也曾将多个荣誉和奖项授予孔涛。
最能体现孔涛在当地人心中地位的,就是他当酋长的事情。为感谢孔涛为尼日利亚做出的贡献,当地时间4月21日,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吉瓦地区授予孔涛“WAKILINAYYUKA”酋长封号,意为工程领袖。受封仪式上,礼仪官为孔涛穿上酋长服装,吉瓦地区土皇依德里斯·穆萨,则将象征酋长权力的证书和权杖亲手授予孔涛,希望孔涛能继续当好中尼人民沟通的桥梁。
意味深长的是,当天恰逢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孔涛说:“在尼日利亚,外国人只有为当地经济或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改善等做出突出贡献,才能被授予酋长头衔。能够被授予酋长封号,我深感荣幸!”
携手非洲:愿与非洲人民共创更好生活
孔涛说,在尼日利亚当上部落酋长的中国人,自己并非唯一一个,这也从侧面说明尼日利亚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说明中非友谊的深厚。
2010年孔涛刚去尼日利亚时,当地中国人还不是太多。但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尼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在中国人的帮扶下,尼日利亚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相伴的,是尼日利亚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对中国人的态度越来越友好。
“没有‘一带一路’,没有那么多项目的建设实施,尼日利亚人对中国人不可能如此尊重,这是我在非洲切身感受到的中国力量!”孔涛说。
作为一个工作在非洲的中国人,孔涛时刻关注着中非关系走向。2018年9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讲话,提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让远在非洲的孔涛心潮澎湃,“习主席的讲话,说到了我们这些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的心坎儿上,也说到了非洲人的心坎儿上。在非洲工作这些年,我真正感受到‘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是中非人民共同的愿望。”孔涛说,他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非洲人民传递中国人真诚的友谊。
“一带一路”为孔涛这样的“非洲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则坚定了他继续在非洲建功立业的信心。孔涛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非洲9年,步步走来,点点滴滴,融入当地,和当地已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愿继续留在非洲,与非洲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