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台前县有个全县闻名的教师之家 一家三代出了5名校长4名教师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10 10:29:58   

杨希华的三妹杨久云,也是一名校长。杨久云1996年出任打渔陈梁庙小学校长,工作期间成绩显著,2001年1月参加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台前县教委为她颁发全县优秀校长证书。2006年,台前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共同授予她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证书。

担任过校长职务的,还有杨希华的次女杨霞。受爷爷和父亲影响,杨霞也走上了教师道路。1995年起,她先后在台前县孙口镇南孟小学、城关镇小学任教,先后被濮阳市教育局评为濮阳市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濮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师等。2012年,她出任城关镇小学副校长至今。

就这样,从父亲杨心敬开始,到大哥、大姐、三妹及二女儿,杨希华一家共有5人担任过校长职务,对台前县教育事业可谓功勋卓著。

4名教师:教学事业一个比一个优秀

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杨希华从师范毕业后也当上了教师。从1971年起,他先后在大杨联中、侯庙中学等任中学教师。杨希华在侯庙中学当教师时,家长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往他的班上送。1986年,他到安阳师范学院进修离开学校后,很多孩子因此就转学了。1989年,他教的班级在全侯庙镇夺得第一名。

杨希华对学生非常严格,也非常疼爱。1976年,他在东孙中学当老师时,一名学生生病,杨希华就到他家里辅导他学习。现在,这名学生已经成了华龙区的一名领导。回忆起此事,该学生至今对杨希华非常感谢。

杨希华对教师职业非常热爱,孩子们在选职业时,他也建议当老师。在他的影响下,二女儿杨霞、三女儿杨素君都成了老师。2006年,台前县教育局组织台前县小学优质课讲师团,赴各乡镇小学巡回演讲,共选派4名小学优秀教师,杨素君和杨霞同时入选。最后,领导考虑姐妹俩同时入选有些不妥,于是将杨霞去掉,保留3人。2009年,濮阳市选拔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台前城关镇3所小学6个名额指标,想不到,杨素君、杨霞姊妹二人又一次双双入选,一时在县城内乃至全县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此外,杨希华的侄子杨保聚、侄女杨凤梅也都是老师,也是学校里的骨干力量。其中,杨保聚1981年起在大杨小学任教。杨凤梅1992年起,先后在濮阳县文留镇三中、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等任教。任教期间,杨凤梅多次获省、市、县级优质课奖,县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百佳教师,所撰写学术论文、师德征文、读书征文均获县级一等奖,并先后被评为市级“家庭教师指导师”、市级“书香家庭”等。

真实感受:

当教师比当官让人心安

其实,除了父亲、大哥、大姐、三妹、二女儿、三女儿、侄子、侄女和本人外,杨希华家庭成员中还有5名教师。他大姐杨贵东的三个孩子都是老师,三妹杨素君的孩子也是老师,他的侄女婿还是老师。这样算起来,这个家庭至少有14名老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教育世家。

为什么家中会出这么多教师?杨希华说,这与他们家的家风有关。他的奶奶虽然是普通的农妇,但很喜欢帮人,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三分,留三分,还有三分救穷人”。奶奶的话,从小就在后辈们的心里播撒下了善良的种子。杨希华的父亲杨心敬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对孩子们讲述学校里的事情,教孩子们要善良做人。杨希华的母亲虽然没有工作,但同样非常重视教育,经常告诉子女“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杨希华说,现在想来,家人对知识的重视,对善良的追求,和老师的工作、老师的责任、老师的气质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熏陶,才使得在选择职业时,教师成为大家的首选职业。

教师是一份相对清贫的职业,永远不会大富大贵,但在杨希华看来,教师职业也有自己的优点。第一是工作相对稳定;第二是当教师可以陶冶情操;第三是和学生打交道内心没有那么多事,多年以后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能够在各行各业成为行家里手,内心很有满足感;第四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老师也有相对的优势。

实际上,杨希华在教学一线当了15年的老师,后来又到县教育部门任职。杨希华说,与从政相比,一线老师是辛苦、清贫,但也心安,而从政是潇洒、风光但也处处需要谨慎。

平凡的教育家族,弘扬了家风,传承了家训,成就了教育世家的香火传递。“教育者,教化育人也,教师的职业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近几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臭老九’变成了‘香老三’。党的十九大再次明文规定‘教师的工资高于公务员’,希望广大辛勤的园丁面对着扶摇直上的地位提高,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教育园地这块沃土上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杨希华这样寄语后代,也寄语所有奉献在教育战线的教师们。(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