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他以名师为志 只为让学生越来越优秀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10 10:27:15   

他曾立誓,做教师就要做名师,做一名让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教师。他就是范县第二小学的教师于秋存。于秋存自1993年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9月6日,在我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2018濮阳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于秋存被评为2018濮阳最美教师。

做一名陪伴学生的教师

于秋存家距离学校很远,大约20里路。后来他又搬了家,离学校更远。但是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无论自己身体多么不适,于秋存从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请假。于秋存曾经嗓子失声,也曾经患有持续了半年的严重耳病,但他都坚持给学生上课。

从教20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积雪塞路,于秋存都坚持早到学校陪伴学生。他中午短暂休息一会儿,便开始了工作。“我知道,有了老师的陪伴,学生学习才会更加安心。”于秋存说。

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于秋存就以名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苦练基本功,自费购买教育理论书籍,订阅教学刊物,观摩名师教学录像,坚持写教学日志,每次优质课评选一定参加。为了提高讲课水平,于秋存经常自费外出学习,他曾经带着老母亲和7个月大的儿子参加为期3个月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于秋存参加新概念快速作文工作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其间他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核心成员,于秋存的授课水平也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于秋存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老师点拨、最后总结,教师只在学生疑难处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

于秋存的课堂因学生的个性张扬而美丽,多次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作为范县课改的领军人,上观摩课、示范课,开讲座,辅导教师上课已是于秋存工作的常态。他被范县进修校聘为兼职教师,每年培训范县教师,并8次赴广西、湖南、桂林、新疆等地讲课,也曾到郑州、徐州、洛阳讲课和开讲座,均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教必须研。于秋存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4项,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他撰写的6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河南教研》学术杂志期刊。

做一名尊重学生的教师

尊重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班级,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使学生阳光快乐地成长,这是于秋存对班级管理的独到之处。同时,于秋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事,他一定先做到,让诚实守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成为学生看得见、感受到的品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立德、立志,成长为祖国有用人才。

他为学生购书、办借书卡,为家长和学生一本一本地讲解绘本,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在读书展示活动中,他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的变化;他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每天紧张而有序地学习、生活;他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注意保护视力。

对于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于秋存倾注更多的是真心、诚心,从不歧视冷落她们,给他们以关爱、信心、帮助,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大加表扬。

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更令人挂心。作为班主任,于秋存留心学生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他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给学生和家长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和妹妹与姥姥生活,他整天很少与人说话。于秋存经常主动与孩子交流,有时还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家。渐渐地,于秋存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的眼睛敢与人对视了,敢表达了,也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了。2013年,于秋存调到范县第二小学,教过的部分学生也跟着转到了这所学校,家长们经常说:“我们把孩子交给你,放心!”

一天,于秋存发现班里一名学生的大拇指被咬得很秃,他知道这与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有关。于是,他安慰这个个头比自己还高的男孩儿:“你长大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管住自己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孩子咬手指的行为渐渐少了。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