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升效能,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廊坊所有市县都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推出“当日办结”和企业登记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三十八证合一”,并推行了“自选套餐代办模式”“并联审批证照联办模式”等改革举措。仅2017年,就新增市场主体6.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2万户,增长达19%。
与此同时,廊坊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在今年的“5·18”经洽会上,廊坊市有40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引进外资3.8亿美元,国内投资658亿元。这些项目落户将对当地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聚集。
近年来,不唯GDP论英雄,淘汰落后及化解过剩产能,成为廊坊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打出的坚决一枪。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138.1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降低2.74个百分点;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12003家“散乱污”企业和3861家涉VOCs排放企业全部达标……
虽然关停转改力度不断加大,但廊坊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以霸州、文安、大城等县(市)为例,转型升级后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企业利润普遍增长30%以上。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最终要落脚在高标准、高质量改善民生上。冯韶慧表示:“要把工作重心切实放在补短板、解难题上来,放在多为群众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上来,为人民群众增进福祉!”
近年来,廊坊市满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农村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市“三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等标准在河北省最高,低保家庭高中生大学生补助、孤儿救助等标准达到或接近京津标准,坚决兜住了民生底线。
责任编辑:崔莎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