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小空间大文明。厕所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是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反映一个家庭、一个村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实力。为了创造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18年,我市在市城区推进“厕所革命”,在市城区新建、改建公厕50座,消灭市城区所有旱厕。重建设:
市城区新建、改建公厕50座
“我不在这儿附近住,但我和几个老伙伴会在这里晨练,这里有座公厕,比较方便。”70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早些年出门晨练,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如厕,让他饱受如厕难之苦。“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出门找不到厕所真是大麻烦,腿脚也不灵活了,内急时真是急死人。不过,这些年咱市里还真是新添了不少公厕,我现在出门再也不怕找不到厕所了。而且现在的公厕设施很齐全,使用也方便了不少。”张大爷说,他每天都要在市城区黄河路与开州路交叉口的广场晨练,广场旁的公厕是老人和几个伙伴每天都会使用的。有时,晨练完了大家还能洗洗,真是方便多了。
6月26日,记者采访市城市管理局环卫科得知,2018年我市市城区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相关工作,要在市城区新建、改建公厕50座,消灭市城区所有旱厕。
“接到公厕建设任务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公厕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公厕建设工程推进例会,重要事项随时开会讨论,及时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公厕建设进度。领导小组技术人员每天深入工地一线,按照工程建设台账对照施工进度,保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更快更好地满足市民如厕需求。”市城市管理局环卫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市城市管理局计划新建、改建公厕37座,其中新建29座、改造8座。新建公厕29座中包括永久式公厕9座、移动式公厕20座。永久式公厕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移动公厕有12座已安放到位,剩余8座正在陆续安放。改造公厕8座已经完成,6月底前可完成新建、改建公厕30座的目标任务。重管护:
城区公厕24小时开放
“以前的公厕都是又破又脏,情况严重得都没法说,我宁愿憋着回家,也不愿踏进公厕半步。可这两年公厕环境真的好太多了,常能看到公厕里有保洁人员在打扫卫生。我们家附近的几个公厕使用都很方便,而且都很干净。”家住容金国际附近的刘先生说,他常常在黄河路附近散步,经常光顾这儿附近的公厕,“现在的公厕真是又方便又干净”。
市城市管理局环卫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障市民如厕环境,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公厕服务质量。“首先,我们所辖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外出游玩需要。而且,我们严格执行保洁员上岗值班制度,稳步推进公厕管理。另外,现在我们的公厕保洁员都是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和文明素质教育的,我们的保洁员整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环卫科工作人员说,与此同时,市城市管理局还通过领导带班检查、检查科联合检查、公厕管理队队内自查、抽查等形式,利用“环卫工作动态”“公厕工作平台”等微信工作平台,及时反映并整改公厕保洁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厕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重维护:
保障市民干净如厕环境
本来,新改建的公厕环境应该更干净、更卫生,但由于个别人的素质问题,环境有时也会变得十分恶劣。此时,除了对公厕及时清扫以外,硬件设施的维护更新也十分重要。据环卫科工作人员介绍,上半年他们共维修供排水设施780余处、供电线路86处,清理涂画240余处,安装维修防蝇设施132处,维修更新公厕隔断180余处,疏通公厕管道地漏便器320处次。
“如厕环境很重要,我们通过厕内冲刷、点燃除臭檀香、喷洒花露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厕内异味,净化了如厕环境。”环卫科工作人员说,他们还特意为公厕配备冲刷水管50条、冲刷水枪12把,加强公厕冲刷作业,清除卫生死角;更换公厕小便器除臭内垫360个,放置除臭芳香球580枚,点燃除臭檀香80盒,喷洒花露水28瓶;对6座通风不良、采光不好、地面湿滑、异味较大的公厕,铺置防滑透水地板革垫246平方米,解决了如厕隐患。另外,入夏以来,市城市管理局积极开展夏季蚊蝇消杀工作,将长效药与速效药相结合,对所辖公厕进行蚊蝇消杀、消毒和除臭,在日常消杀基础上,每周集中消杀1次,有效防控虫媒传染病发生。“公厕虽小,却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公共设施更能考验人们的素质,希望大家在使用公共设施时,能像用自己家的东西一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文明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形象。”环卫科工作人员还表示,“公厕革命”不只是简单的增加厕所数量、美化如厕环境、做好方便导引等,更重要的是让市民能借助这一举措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生活和服务,这需要所有市民一起参与,才能维护好公共场所环境,真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