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名医一言绝境变通途 医患情深感恩常相伴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10 14:47:45   

刚从意大利进修回来的石国梁静静地坐在会议室很不显眼的位置,迟迟没有开口说话,直到用心听完其他专家的意见后,他才平静地说:“我赞成各位专家的分析意见,但是对待生命,我们既不可恣意妄为,又不能太过消极保守,我建议进行积极抢救。”  

石国梁语惊四座,让几乎绝望的汪碧芬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看到了一线生机与希望。她抢过话茬问道:“石主任,请问如果张立功是您的病人,您会给他积极治疗做手术吗?”  

“风险很大,但为了捕捉到抢救机会,只要亲属支持,我愿意试一试。”石国梁毫不犹豫地回答。  

张立功的妻子和家属当机立断,提出立即转往地区医院。  

临危担大任手术获成功  

9月4日15时30分,当张立功转到安阳地区医院时,他的血色素仅为58个单位,而做胃镜要求血色素要在60个单位以上。石国梁经与ICU主任张天增商定,先给患者使用一款进口的止血药,观察一夜看看情况。  

9月5日9时,张立功的血色素降到53个单位。当妻子进ICU探视时,发现他的头部和全身上下都肿了。妻子告诉张立功,必须做个胃镜,要他一定挺住。张立功当时想对妻子说:“尽管放心大胆地做。”可语言功能几乎已经丧失,妻子后来告诉张立功,当时她只听明白一个字:做!  

种种迹象表明,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接近临界点,张立功几乎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在这危急时刻,张立功的妻子通过电话辗转与武汉协和医院内窥镜专家刘俊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健生取得了联系,他们都给出了相同建议:时间不等人。如果他们来做手术,从天津到达安阳,途中需要七八个小时,患者等不及。在电话中,刘俊向石国梁提出几个问题,石国梁都回答得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刘俊听后也相信石国梁可以将手术做好。  

抢救危重患者如同打仗,妻子、儿子坐在ICU门两侧的椅子上,数十位亲友守候在5楼大厅。妻子在《术前协议书》上签了字后,石国梁带领医疗团队走进了ICU大门时。妻子握着石国梁的手说:“石主任,拜托了!希望您胆大心细,一切风险由我和家人承担,绝不给您和医院添麻烦。”  

“当天11时40分,石国梁一行来到张立功床前,尽管几个人都是一身白大褂、帽子和口罩,但我一眼就认出了石国梁。”张立功回忆说,“他的眼神是那么坚定和自信,炯炯有神。”  

“我不清楚此刻做胃镜有可能造成脑死亡或者心脏骤停。‘无知者无畏’,这是我当时毫无胆怯的原因之一,我从未想过会有生命危险,也没有给家人说过半句泄气话。”张立功说,通过胃镜观察,发现他胃里仍在不停地出血,一片血肉模糊,若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真的很难辨别出病灶。  

石国梁凭借近20年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凭借一颗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心,排除干扰,屏气凝神,如同雷达兵一样密切关注着荧光屏,顺着内窥镜头谨慎地仔细查看胃壁上的每一个部位。仅仅5分钟后,张立功就听见他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找到出血点了!就在这里,胃底贲门附近,一根血管破裂了。”  

床边胃镜不像在胃镜室,无法留下影像资料。但ICU主任张天增用手机拍下一段录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出血口有小拇指盖那么宽,像裂了缝的自来水管似的不停向外喷血。  

石国梁找到出血口后,将胃镜抽出,装上医用内窥镜套扎器,再次把胃镜伸进胃里。他先把出血部位四周清理干净,然后用套扎器下端圆口对准出血点,用力揪起来打了个结,出血伤口便被封住,血流戛然而止。张立功说:“我当时通过床边显示器将套扎过程观察得一清二楚,前后用时不过30分钟。”  

石国梁从ICU出来时,张立功的妻子、儿子紧跟其后,亲友全部围拢过来。石国梁摘下口罩用手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欣慰地说:“出血点找到了,也套扎好了。只要小心点,避免出现反复,就平安无事了。”话音刚落,一片欢呼。  

9月9日,张立功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由一日三餐的米汤改为小米粥、糊汤面。次日开始下地活动,之后逐日增加运动量。亲友见他康复得如此之快都感到神奇。15日下午,张立功就办了出院手续。  

“治病救人是每个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抢救成功,离不开家属的信任与理解,离不开医院的大力支持,还有医疗团队的鼎力相助。”石国梁在接受采访时说,“张立功的配合以及其家属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年来,张立功和我们始终保持长期的、亲密的联系,这都使我们感受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和尊严。相信在今后,尊医重道的新风尚一定会像四月的春风一样,吹遍古都大地,开出医患关系美好和谐的一片花海!”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