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73万名文明使者点亮“志愿之城” 志愿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1-14 09:53:12   

近年来,我市把志愿服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取得明显成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成为一名志愿者,已经是越来越多濮阳人的愿望。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73万人,占总人口的20.44%;城区注册志愿者30万人,平均每3人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已成为濮阳的标志品牌和亮丽风景。志愿者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到百姓身边,并成立爱心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等,志愿精神在濮阳传播开来。  

志愿服务常态化生活化  

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我市全面启动“双报到双服务”建设幸福社区活动,185个市直单位党组织与77个社区确立共建关系,39名市级领导带头,5万余名市、县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组建清洁家园、环卫行动、文化惠民、关爱留守儿童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56支,健全定点奉献、定时奉献、定项目奉献制度,定期开展扶弱帮困、便民利民等“奉献园”活动。  

助力系列创建活动。我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扎实推进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城市社区巡防活动:每周星期五,就会有300余名平均年龄66岁的老年人,骑自行车到城区各社区巡逻,把环境卫生、群众需求等问题记录下来,反映给相关单位解决落实。5年来,濮阳城市社区巡防志愿服务队向社区提出整改意见、解决问题2万多个,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啄木鸟。“爱·周六”活动:每月第一个周六,热心的志愿者都集中在社区广场,为小区居民提供水、电、气、暖维修和医疗保健、理发磨刀等免费服务;志愿者还为一些老弱病残家庭开展配送上门服务。目前,“爱·周六”项目已形成拥有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1.6万余名志愿者的服务团队,服务覆盖18个居民小区和4个居民广场。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在每周一、周三、周五的早晨和下午交通高峰期,市、县城区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就会到主要交通路口执勤。2009年以来,全市发展文明交通志愿者5.8万名,累计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850万人次。 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我市涌现出了长期帮扶120多名留守儿童、集中供养35名失依儿童的“益点爱”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贫困儿童专项救助资金580万元,先后救助800多名贫困学子的“六一”助学志愿服务队;数年来,真心实意关爱17位空巢老人,成为老人们贴心小棉袄的白鸽志愿服务队;累计入户5600次、免费帮助居民修理用具1万多件次、长期结对帮扶空巢老人60户的“老王帮你修”志愿服务队等。目前,全市有7500余名空巢老人、1080余名残疾人、5000余名农民工、2.3万余名留守儿童得到经常性的关爱帮扶。  

开展全民公益活动。我市确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全民公益日,目前已组织全民公益活动30次。其间:卫生保健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义诊6200余人次,义务诊治群众6.1万余人;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维权、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活动1800余场次;各级各单位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向新图书馆捐献图书、向爱心小屋捐献衣物、“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1.8万余次,捐赠善款910.36万元,无偿献血1560余人,加入骨髓捐献库480余人。  

开展节庆日大型活动。每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市都会结合节日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我市还先后承办全国“全民敬业行动”现场会、全国道德模范现场会、第十二届豫商大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和“中国濮阳”摩托艇大赛,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全国各地参会、参赛人员的高度评价。  

创新公益活动方式。我市推出“友善墙”“心愿墙”“爱心小屋”“待用快餐”“爱心粥屋”等公益服务项目,给更多善人善心、善举善行搭建平台,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内心充满温暖。我市5个“爱心小屋”开张以来,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衣物等20万余件,群众认领或捐赠给福利院95520件。“爱心粥屋”自成立至今,免费提供早餐约2万人次,参与志愿者3538人。“待用快餐”推出以来,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赠10万元,累计发放待用快餐7417份,受益群众7000余人。  

经费保障促进志愿服务快速发展  

针对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的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三关爱”、“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项目,我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不断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和机制,每年以政府采购、公益创投等方式向志愿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经费超过百万元。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弥补经费不足问题,我市充分协调各级文明办、文明单位、爱心企业、慈善协会等机构组织,接受与志愿服务事务有关的资源和捐赠;主动与各种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接受文明单位和个人文明奖捐赠500余万元,接受爱心企业资金和捐献物资400余万元,有100余家爱心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在濮阳设立全国首家地市级“志愿濮阳”专项基金。今后,我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能够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名义,面向全国长期公开募集资金,支持我市志愿服务发展壮大。今年9月6日,“志愿濮阳”专项基金全国募捐平台启动,现场募捐资金200余万元,接受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奖捐赠210万元,为我市掀起志愿服务新高潮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  

志愿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我市精心培育了一批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文明交通劝导、无偿献血、“龙舞韵”文艺活动、唐小宫随手公益等3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我市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盟城社区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爱·周六”志愿服务项目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老李热线、阳光大厦被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宋丽萍被命名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首批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宋亚萍被命名为“全国最美志愿者”,韦德华被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我市还在新闻媒体长期开设《学雷锋,我行动》《德耀龙都》《濮阳好人》等专题专栏,利用宣传栏、道德提示牌、电子大屏、公益广告等,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和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并连续5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月活动。新华社、《光明日报》、河南省领导内参等先后报道了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经验。河南省电视台对濮阳志愿服务经验做法进行专题录制,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  

此外,我市将志愿服务理念融入地域特色文化之中,创作反映道德模范、志愿服务典型的小品小戏、微电影。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拍摄的纪录片《因为有爱》、唐小宫志愿服务队拍摄的微电影《我是志愿者》、我市首部无偿献血公益微电影《血缘》等,都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  

人,提升了濮阳人的精气神,营造出浓厚的志愿服务社会氛围。(记者 李娇)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