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7月5日一大早,中原油田退休职工熊纪和老人就来到濮阳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不动产登记办证大厅,送上亲手写的表扬信,并连声称赞:“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和落实!”。原来,几天前老人来大厅办理所在小区房屋的不动产登记手续,因电脑显示楼房坐落位置出界不能办理,经过窗口工作人员认真的现场调查、核实,第二天就为老人进行了受理。
像这样的表扬信,登记中心自今年以来到6月底,累计收到20余封。中心始终秉承“利民、便民、高效、快捷”的工作理念,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宗旨,实行各项便民措施和服务举措,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不跑腿:上门服务解民忧
濮阳市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自去年8月11日正式实施以来,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数据不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曾一度影响了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即使工作人员每天超负荷运转,仍难以满足群众日常办证的需求,鉴于此,中心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即每周由一名科级干部轮流在登记大厅带班,现场为群众服务,及时处理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设立党员示范岗,由党员在“学习雷锋志愿岗”上收件值班,把党员带头、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延伸到窗口一线,当好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倡导者。三是增加大厅服务窗口,开启“5+2”、“ 白加黑”延长服务时间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办理登记,使每位群众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员、孤寡老人,他们想办业务,又不能亲自到窗口办理的问题。中心专门成立了服务“老弱病残”工作小组,对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
4月份,83岁高龄的王东方老人要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按规定需本人到办证大厅亲自办理,但老人年事已高,住所离大厅又比较远,十分不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登记中心副主任董现武专门抽出时间,带领两名业务精通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在得到老人真实意愿表达后,指导老人在合同书、申请表、询问笔录上一一签名,顺利完成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老人的家人知道后非常感动,其儿女这样说道,“我父亲年龄大,行动不方便。你们办证服务这么周到,为我们做子女的省了不少心,老人也不用来回折腾了,非常感谢你们!”
类似这样的上门服务,在中心登记窗口已成为工作的“新常态”。中心规定,对于上了年纪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要登门服务,既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又能帮群众办事。“我们跑断腿,群众才能少跑腿或不跑腿!”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崔建军主任说。
少跑腿:同城通办顺民意
为使群众享受到“家门口”服务,更好的满足广大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需要,实现不动产登记同城受理。6月16日《濮阳日报》显著位置刊登了《关于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站的公告》,登记中心分别在市城东、城西和城南设立了三个便民服务站,公布了服务站具体位置、咨询电话、业务范围和主要办理期房、现房抵押,二手房过户等不动产登记业务。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各登记大厅的业务情况和预约情况,合理选择办理业务的地点。
这样一来,群众办理业务时就可以就近选择服务网点,从而少跑很多腿。家住油田登月小区的范高伟,由于生意上资金周转问题,需要办理现房抵押。在便民服务站开通之前,从油田前往市登记大厅办理,不仅费时费力,由于范先生是外地人,对濮阳道路不熟悉,可没少跑冤枉路。有次因临时停车还贴了罚单,事没办成,白白损失了200元钱。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他看到设立便民服务站的公告后,在城东服务站开业的当天就到现场办理抵押手续。范先生发现,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而且最重要的是排队等候的时间短,很快窗口就受理了他的交件,并告知范先生三日后就可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明。范先生兴奋的说:“便民服务站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真是感谢你们啊!”
三个便民服务站自6月19日开始营业到7月6日,仅20天时间,收件量就达到了1800余件,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办理,有效缓解了中心窗口压力,提高了办证效率,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针对业务量大、工作复杂、发证窗口等待群众较多的实际,为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好的服务广大市民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登记中心与濮阳市邮政分公司联合,新增了为群众提供邮政快递服务。
近日,范县吉月娥女士登记大厅办理遗失变更业务。变更从申请到发证大约需要5个工作日,群众申请遗失变更5个工作日后,还需再到窗口领取证件。在得知中心审批办结的证书可以实现“快递送、不见面”时,吉女士向有关人员提交审核材料后,选择了邮寄服务。工作人员向她出具了确认单,填写了委托书和快递单,证书直接给邮寄到家了。这样一来,吉女士既节省了范县到市区往返奔波的时间,还免去了在闹市区停车的麻烦。她高兴地说:“你们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啊!”
对于像吉月娥女士这种不能当场实现办理的情况,中心还根据用户自愿选择的原则,办理邮寄委托书,这样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邮政国内快递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有效解决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少动嘴:触手可及信息化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群众在短期内很难做到完全接受理解,更谈不上熟悉办理。开展初期,群众咨询的多,工作前期,中心平均每天接到的电话咨询超过200人次,现场咨询超过500人次。中心每天的铃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嘈杂,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大部分时间疲于应付群众的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严重影响了现场受理办件。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群众更加便捷快速查询不动产登记业务的要求,登记中心和技术单位合作,把不动产的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等十九种登记类型浓缩进二维码,制作成展板放置于中心登记大厅显著位置,并通过张贴于公交站点、大型居民小区等公众场所,做到广而告之。群众只需用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知道办理所需提供申请资料、办证程序、收费标准及办理时限,省去了群众现场、电话咨询来回奔波之苦,极大方便了群众。
在着力解决网络安全等问题后,为方便群众,节约办事时间,濮阳市还将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适应现代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的要求,探索实现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及网上开发预约业务办理、网上申请等特色便民服务功能,安装不动产便民服务系统。届时,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进行网上预约、申请,群众无需排队就可直接办理业务,为群众带来更方便、更快捷、更实用的服务体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濮阳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从无到有,办事群众从原来的不满、质疑到现在的认可、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不动产人艰辛付出的结果。中心支部书记张子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服务理念,拿出开拓者的能力与魄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在不动产登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讯员 岳志强 石志红)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