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千里“天路”送光明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08 13:10:32   

濮阳网讯 每日迎着东升的朝阳出发,踏着落日的余晖归来。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他带领员工穿行在孤独寂寞的巡线路上,默默守护着传递人间光明的千里银线。他,就是濮阳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运维班班长孙建军。

今年39岁的孙建军1997年从南阳电力技校毕业到濮阳市供电公司工作,2012年担任运维班班长,便与线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许多人心里,巡线这个工作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生活没规律,天天往外跑,不管什么季节都是汗流浃背,工作必须爬杆、登塔、走进庄稼地,但他在线路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输电运维班主要负责濮阳供电区1200余公里输电线路的巡视任务,其它有线路消缺、零星树木处理、节假日线路保电、输电线路通道内施工等隐患点监控等。多年来,他带领着班组成员精心守护着电力银线,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巡视检查,消除各类线路缺陷和树障等安全隐患。  

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巡线,每天风餐露宿,除了正常的巡视外,还要加强恶劣气候和节日保电特巡检查。巡线时,他们总是背着沉重的装备,安全帽、红外线测温仪、望远镜、水壶等,每天一走就是十几公里。有一次,刚下过一场大雪,孙建军带领员工对35千伏线进行巡视检查,途中跨越一条沟。平时沟里没有水,因为农田灌溉沟里蓄满了水,接着又下了一场大雪,雪覆盖在冰面上,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无法辨别。一名员工踏了上去,人一下掉到半米深的沟里,寒冷程度可想而知。

不管是白天还是凌晨,只要线路出现问题,他们总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夏天天气非常闷热,尽管有长衣长裤全副武装,蚊虫仍在裸露的脖颈处和挥舞的手上见缝插针。这还不算什么,夏天顶着地表4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梭在密密麻麻的玉米地里。一趟下来,浑身上下绕满了蜘蛛网,衣服湿透紧贴在身上,还不时被玉米叶划上几道口子,又痛又痒。”孙建军说。

孙建军虽不善言谈,但干起活来绝不含糊。2013年, 在濮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湖线路改迁中,孙建军和他的团队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工作在现场,轮流值班,负责清理龙湖及附近的地上地下电线。一年多的时间里,确保了龙湖工程的顺利进展。

“每当有大风大雨的天气,别人往家跑,我就往外跑。看到线路附近有施工的,就会走上前去,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这是一种习惯,也是我们巡线人员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线路工。”孙建军说。

多年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对工作的韧劲和钻劲,孙建军总结提炼了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五勤巡线工作法”。眼勤:指在巡线工作中多观察,不遗漏任何一项巡视内容,不放过一个疑点;嘴勤:巡线途中多向沿线村民了解线路有无特殊情况,多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等;耳勤:多听导线有无放电声音等异常情况;手勤:及时记录发现的缺陷情况,通道异常情况等,并用数码照相机拍照保存,为准确判断缺陷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便检修人员查询; 腿勤:在杆塔附近多走走、转转,站在杆塔附近不同的角度观察线路情况。“五勤巡线工作法”的推广使线路巡视到位率和巡视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孙建军说:“刚参加工作时,我就是由老师傅手把手毫不保留带出来的,从一名中级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指导。现在我当班长了,尤其是要把这种老带新毫不保留的精神传递下去。”   

为培训出专业技术过硬的年轻员工,孙建军与新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王磊签订了师徒合同,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尽全力把他带好、指导好。孙建军利用现场工作的机会,手把手教授给他线路作业的基本技能。经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王磊已经逐步成长为工区的技术骨干。2016年,王磊通过鉴定考试,获得技师资格。   

多年来,孙建军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先后获得濮阳供电公司“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生产者”、“十佳青年岗位能手”、“金牌员工”、“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以及濮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技术能手”等荣誉;2010-2012年,孙建军连续3年获得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河南省电力公司“先进生产者”。他还被抽调到省公司担任教练员,备战2014年国网“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使河南代表队获得竞赛团体二等奖及多个其他奖项。

夜晚,每当万家灯火璀璨时,享受光明的我们,可曾想到正在“天路”巡视的那些不倦的身影。(图\文 王昌靖)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