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开始陆续回家。在经历过异乡的灯红酒绿,尝遍生活百味后,他们是否对家乡有了更多感触和牵挂?他们在异乡生活得好吗?他们眼中的故乡是否还是以前的样子?
人们越来越文明 对教育更加重视
1月18日清晨,一层薄雾笼罩大地,在范县老城的一个机械制造家属院内,小雪正与路过的邻居奶奶问好。她说:“好几个月没回家乡了,邻居奶奶说差点儿认不出我了。”
小雪今年22岁,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1月初,学校一放寒假,小雪就迫不及待收拾行李往家乡赶。高中时,小雪就开始住校,对离家的感觉并不陌生,但到了离家100多公里外的开封上大学后,每到学校放假,小雪都归心似箭。
谈及在异乡开封的大学生活,小雪说:“大学生活很丰富,但还是经常想家。”小雪感觉开封这座城市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开封是七朝古都,龙亭、清明上河园还有众多街头的建筑,都有着浓浓的化不开的历史底蕴。此外,开封的小吃很多,种类很丰富,是吃货的天堂。但相比于濮阳,开封街头停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小雪说:“开封的街道普遍比较窄,路边的停车位比较少,凡是有停车位的地方,都是收费的,旅游旺季停车会更难。”
小雪说,在外地几年的大学生活,加深了她对家乡濮阳的热爱和认识:“我们濮阳也有很多宝贵的旅游资源,如龙湖、郑板桥纪念馆、范县的万亩荷塘和毛楼的旅游开发区等。”濮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着更干净的环境、更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小雪说,她感觉家乡人的整体文明素质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汽车站,和前两年相比,无论是乘客排队买票还是乘车时的秩序都大不相同了,大家明显变得更加文明和守秩序。
作为一名师范生,小雪说家乡人对教育的认识也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虽然她不是生活在市区,但身边“读书无用”的论调已经鲜少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希望我毕业以后能回家乡成为一名教师,多陪陪家人,为家乡服务。”小雪说,家乡的变化给了她无尽的惊喜和自豪。
私家车变多了 景色更美了
“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了,咱濮阳的绿化也越来越漂亮了。”说起家乡濮阳的变化,市民李女士不由得兴奋起来。她今年29岁,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为了能在家乡过春节,李女士早早将单位工作处理完,上周就回到了濮阳。
在上海参加工作以后,李女士回濮阳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回来待不了几天,就要匆匆赶回。今年难得早早回到家乡,李女士特意到家乡的大街小巷转了转。她说:“濮阳变化真大,跟我以前印象中的样子真是大不一样了。”
两天前,李女士和一名刚结婚的好友见面聊天,得知好友结婚时买了一辆私家车。李女士由衷地为好友感到高兴,但好友平淡地告诉她:“这在濮阳不算啥,现在买私家车的人太多了!”好友告诉李女士,现在私家车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新人结婚时都会买上一辆私家车。
李女士说,在没跟好友聊天前,她还没留意过濮阳街头的车辆,现在发现家乡路上的私家车真是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出行选择也更多了,有人开私家车,有人开电动汽车,现在家乡还通了火车。“这说明咱濮阳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李女士开心地说。
除了对私家车的感叹,李女士对家乡的市政绿化也是赞不绝口。在家乡濮阳,一年四季,每个季节路边的绿化都有不同的变化。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搭配上绿植或行道树,就像风景画一样。到了冬天,那些花花草草都开始过冬了,没有了鲜艳翠绿的样子。可是,这时候行道树和路灯又有了新的画面。“有天晚上我出去看时,发现开州路上的一些行道树上挂着小彩灯,这些彩灯缠绕在行道树上,可以根据它们的走势,想象它们想表现出的图形。人民路上的路灯杆上,也挂上了一些蝴蝶形状的彩灯,不仅有节日气氛,还让道路变得更加好看了。不知道其他路上还有什么样的惊喜,下次去看看。”李女士期盼地说。
大城市环境好 家乡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1月18日,在范县杨集乡葛庄村一方简朴、利落的农家小院,村民葛大叔正站在院中摆弄着手中的工具。年近50岁的葛大叔鬓角的白发越发明显,他说:“回到家里,我才算心里踏实了。”
葛大叔在首都北京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向客户推荐产品,顺便向他们讲讲健康方面的知识。因为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葛大叔经常在北京、濮阳两地往返。葛大叔说,之前民间俗语有句话“生意人不如手艺人”,他当年凭借自己的裁缝手艺开始开店加工服装,到2003年开始南下到深圳打工,由于身体原因辞职后,他又到北京做保健品的销售工作。
那时候,葛大叔在外漂泊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乡的时间。“那时,家乡濮阳的发展还没有现在好,我这一辈人也是外出打工的时间比较多,在家的时间很少。”葛大叔说,他们这一辈人有不少已经选择在家乡谋生,有的在村庄附近的工厂打工,有的进了建筑工队,每天每人都有100多元的收入。
说起家乡濮阳的发展,葛大叔是有忧有喜。葛大叔说,他看到了北京、深圳这些大都市的优越,交通方便,城市规模大,但是生活压力也大。相比之下,葛大叔感觉家乡濮阳城市虽小,但发展日新月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龙湖建得真是漂亮又大气,咱农村返乡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挣的还不少,这说明咱家乡也在不断发展。”葛大叔说,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项目来家乡投资,让濮阳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起来,大家新的一年生活越过越红火。
超市商品很齐全购物选择更多了
“以前咱濮阳超市里的东西虽然种类也不少,但是有些想买的东西还是找不到。这次从郑州回来,我发现濮阳新开了几家大超市,而且东西比以前齐全了。很多超市还在做促销活动,买东西更加实惠了。”提及家乡濮阳的变化,郭阿姨这样说。
郭阿姨今年59岁,5年前当了奶奶以后,就去了孩子工作的城市郑州,帮忙带孩子。在闲下来的时候,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去公园,有人喜欢去超市等,郭阿姨一有空闲时间就喜欢逛郑州的超市。在她看来,超市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且有趣的地方,洗化用品、油盐酱醋等商品,在超市里都可以一站购齐,会让人感觉生活因为这些变得更加轻松美好。平时看孩子累了,郭阿姨就喜欢去超市转一圈,有时会买一些东西,有时只是放松放松。
去年,郭阿姨带着孙子回到了家乡濮阳。孙子要吃一种品牌的饼干,这种在郑州超市很容易就买到的饼干,郭阿姨当时在濮阳超市的货架上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孙子因此哭闹了好大一会儿。
今年的春节快到了,郭阿姨又带着孙子回到了濮阳。为了防止去年的一幕重演,从郑州回来之前,郭阿姨特意去了一次经常去逛的超市,把孙子平时喜欢吃的零食都给买齐带了回来。
谁知,回到濮阳的超市逛了一圈之后,郭阿姨发现自己这么大费周折完全没有必要。她说:“咱濮阳超市的东西真是越来越齐全了,这家超市没有的东西,在另一家超市里就能找到。我去逛超市的时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孩子的零食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代表着我们濮阳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濮阳民生的细节,说明咱濮阳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购物越来越便利了。”谈话间,郭阿姨对家乡的购物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