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今年6月,濮阳市城区丹江水供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市城区居民已全部喝上优质丹江水,告别了市城区50万居民30余年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截至今日,我市已累计受(丹江)水5000余万立方米。
12月9日,家住市城区谢东小区的孙女士用刚烧开的水给孙女冲了一杯牛奶。“自从喝上丹江水后,我敢直接用自来水烧开给孩子冲牛奶了。”孙女士说,原来,我市的主要饮用水是黄河水,烧开之后,水面上经常能看到一层漂浮物,长时间使用的水壶里面也有厚厚的水垢。“不得不说,丹江水的确比黄河水要好喝得多。”孙女士感慨。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市民和孙女士有同样的感受。
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作斌说,我市是河南省11个南水北调受水区省辖市之一,年分配水量1.19亿立方米,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35号口门分水,通过地埋管道输水。输水管线从开发区王助镇桑新庄村西进入我市,向东穿大广高速后,主管线沿大广高速东侧向北,穿越山西中南部铁路、黄河路、濮鹤高速公路至绿城路,沿绿城路向东穿第三濮清南干渠、省道101、濮水路,最终进入市第三水厂。2016年3月16日,市第三水厂通水试运行,设计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日,实际最高达10万立方米/日。张作斌说,为了扩大丹江水的使用范围,濮阳县和清丰县南水北调配套水厂预计年底竣工。2017年5月左右,濮阳县、清丰县甚至是南乐县城区内的居民将逐步实现饮用丹江水的目标。但迫于输水距离和总受水量的影响,范县和台前县城区内的居民短时间内无法饮用丹江水。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截至2016年11月25日,累计调引南水60.9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4200多万居民。我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通水两年来,干渠周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沿线地市纷纷调整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我省不仅在库区建设了5万多亩的生态隔离带,还在工程沿线建设了100米宽的生态保护林带,实现造林23.23万亩,既美化了沿线环境,又保护了输水水质。张作斌表示,自2015年5月11日通水试运行至今,我市已累计受水5000余万立方米,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记者 张迪)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