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田湾村里拔“穷根”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0-03 12:02:06   

750893404254119195.jpg


474154331407203087.jpg

387759530419405599.jpg

11921000893903371.jpg

濮阳网讯 今年3月分对村主要道路实施绿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5月份建成投资20万元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6月份从浙江湖州引进600万元的箱包加工项目,解决了150人的就业问题……8月19日,在台前县夹河乡田湾村村头,谈起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振驻村工作,老党员田学端如数家珍。

田湾村地处县城以东23公里,夹河乡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东邻黄河不足1公里。全村有210户、711人,贫困户43户、125人,包括低保户7户、19人,五保户6户、6人。耕地面积571.3亩,人均耕地0.8亩,以种植业为主,80%以上耕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特色种植主要有秋桃、辣椒、大蒜、山药豆等。群众因病、因灾、缺技术等因素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自2015年8月份,赵振被确定为县委办公室帮扶夹河乡田湾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以来,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驻村帮扶的部署和要求,以帮助田湾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把田湾村作为自己的家,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梦”。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渐渐地,群众才会把自己当成贴心人。”

2015年9月9日,台前县委办保密局副局长赵振被任命为县委办公室派驻夹河乡田湾村工作队队长、夹河乡田湾村驻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盼,赵振重点在吃透村情民情上下功夫,对全村210户群众逐户调查摸底,摸清每户家庭成员情况、收支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把全村210户分成富裕户50户、一般户117户、贫困户43户,又把43户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划分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因婚致贫、因缺技术致贫等类型。

他主动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做到因户因人施策。

村民田思祥患有糖尿病,不仅不能挣钱,还长期用药;田思祥父母都80多岁高龄,需要人照顾;田思祥的妻子姜月东和两个辍学在家的孩子田依丽、田鑫,都一直闲着没活干。

赵振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介绍姜月东到村里的扶贫就业基地上班,为田依丽联系学习婚纱摄影,帮助田鑫联系学习装修技术,田思祥也在附件的饭店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家人燃起生活新希望。

贫困户姜雪玲前些年养鸡赔了本,欠了债,就一直闲在家里没活。今年春季,赵振协调附件的一家孵化场,赊欠给姜雪玲鸡苗2000只,现在已开始产蛋。8月初,赵振又介绍她到村里的扶贫就业基地上班,离家仅有几百米,抽出点空闲时间,就能喂鸡,挣得双份收入。

赵振先后引导帮助18人到天津、郑州等城市外出务工,从事装修、建筑等工作;介绍15人到县产业集聚区打工就业,协调台前县华泰羽毛制品有限公司在田湾村设立面具加工点,吸引一家汽车座垫厂在田湾设立加工点等。

他还带领养鸡户田庆旺及时向乡里反映因大风鸡棚倒塌受灾情况,督促群众抢抓时间做好三夏工作。

赵振心系田湾,情暖乡亲。大伙有啥事都愿意和他说说,谈谈家里的新变化、孩子的学习、邻里情况、致富门路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渐渐地,群众才会把自己当成贴心人。”赵振常说。

“只要为了田湾村的乡亲能脱贫致富,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

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主动帮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刚报到第一天晚上,他看到村里群众晚上在大街上扭秧歌,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召开村文化工作现场会,让大家谈看法,提建议,连夜写出调研报告,第二天就找到县里有关部门,协调建设村文化广场事宜。

在赵振的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下,田湾村文化广场项目终于落地,今年春季开工建设,并很快投入使用。一到晚上,村文化广场成了欢乐海洋,吸引周边几个村的群众前来跳舞、健身,交流思想和致富信息。

要想富上项目。今年6月初,赵振抢抓上级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和村“两委”成员谋划建设田湾村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村集体没有收入,他带头拿出5万元,帮助村里筹集建设资金,督促进度,又自费先后到青岛、浙江、河北等地考察项目,并从浙江湖州引来投资600万元的箱包项目,帮助项目方经理张军办理营业执照、协调招工、租赁住处、对接物流企业等问题,从洽谈引进到设备安装,仅用了11天时间,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台前速度”。目前,项目已投产运营,安排就业150人,其中贫困户60余人。

感受到台前人的真情和实在,张军的湖州朋友,带着投资600万元的服装加工项目,前来考察。赵振当时正在郑州出差,听说此事后,二话没说,连夜赶回田湾村,把项目介绍给了邻村沙湾村。一流的服务质量,催生一流的建设速度,项目很快建成投产,吸纳就业100多人,为村民架起致富金桥。

此外,赵振还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去山东莘县考察蔬菜种植、去山东郓城去学习蛋鸡养殖,规划提升养殖小区,发展特色种植业,流转土地300亩,帮助村里绿化主干道,清运垃圾堆……好事做了一箩筐。因为劳累,他经常夜里出虚汗,觉睡不好,医生让他多注意休息,家人也为他没日没夜工作担心,他总是说:“只有闲病的,没有累病的,一到田湾,我身上啥病也没有啦,只要为了田湾村的乡亲能脱贫致富,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

“只要能让田湾村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就是倒在岗位上,也心满意足啦!”

8月19日,记者见到赵振时,他正在指导村幼儿园项目建设前期清障工作。尽管初秋的天气稍稍凉爽,他又黑又瘦的面庞上,依然缀满汗珠。

“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没有不支持的。”赵振有底气地说,“田湾和周边村都没有幼儿园,村上孩子上学要到2公里远的丁桥村,上学放学都需要家长来回接送,很不方便。建一所幼儿园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大事。”

今年春节过后,他就一直为村里建幼儿园一事奔波,多次到相关部门,协调规划选址、土地审批、立项等手续,有段时间,经常累得腰疼、腿疼,直不起腰来,为了不耽误工作,就吃止疼药来缓解疼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赵振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争取,项目终于落地,预计今年建成投用。

眼下,赵振又在为村里争取整村推进项目,开始了他一揽子的驻村新计划,一天到晚,奔波在村里的事儿上,没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赵振书记没有私心杂念,一门心思扑在群众的脱贫致富上,是我们村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田湾村党支部书记田思现说,“在赵振书记的带动下,我们村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激发出来,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尽管现在还是贫困村,贫困户还不少,但有正气、有活力,有了好的发展势头,田湾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县委办公室是我的坚强后盾,我只不过跑跑腿、动动嘴,做了些自己应做的事儿。只要能让田湾村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就是倒在岗位上,也心满意足啦!”不逞功,不讲回报。赵振简短的几句话里,饱含着对田湾村的一往情深。

“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巴,才知道百姓心中有多少期盼!”

他作为扶贫攻坚战役中的第一书记感到很自豪、很骄傲。赵振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做好驻村工作必须摸清村内的实情。摸清实情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必须摸清所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如,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民风民俗和致贫原因等一系列情况,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二是做好驻村工作必须真正深入群众调查。“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巴,才知道百姓心中有多少期盼!”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想做好驻村工作,必须把走访群众作为常态化(赵振坚持每天走访2—3户群众),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谈心、拉家常,及时协调解决孩子上学、助学贷款、邻里纠纷等问题,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解决。三是做好驻村工作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第一书记要把驻村工作做好,他认为,应该牢记自己的驻村责任和义务,把驻村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把它当作展示自己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平台,用驻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做好驻村工作必须经常与原单位加强沟通。单位是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要争取单位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去年12月,县委办公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特困户进行捐款、捐物;在中秋、春节、全国扶贫日等重要节日,办公室领导深入贫困户家中去慰问;县委办公室领导出面协调项目、资金的落实。(本记)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