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濮阳县胡状镇黄村残疾青年张国旗非常忙碌。他正和镇、村相关人员一起,在村红色展览馆里布置展板,为“重温先辈抗战历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作准备。
能够举办这个展览,张国旗最大的底气是自己所收藏的抗战资料。10余年来,热衷收藏的他,共收藏红色藏品1万余件,其中抗战资料400余件,有20件与濮阳有关。
张国旗出生于农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残疾。自幼爱书的他,于2011年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在潘家园旧书市场从事旧书、旧报、旧杂志的搜集和买卖。工作中,他渐渐对红色收藏产生浓厚兴趣,并成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因是濮阳人,张国旗特别注重收藏与濮阳相关的红色文献,其中有20件与濮阳抗战相关的资料。8月28日,张国旗向记者展示了其中的5件。
第一件是一封信。内容是一名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官兵回国后给上司写的个人参战汇报。汇报分为目录和正文,目录第十一条写有“濮阳城附近战斗”字样,正文则对濮阳城战斗进行了详细描述。
第二件是一份报纸。报纸名为《支那战线第三十三公报》,出版于昭和十三年(1938年)三月。报纸刊载有一张京汉线战争地图,地图将濮阳标注为“开州”。报纸刊载了京汉线方面的战争进展,里面同样提到濮阳。
第三件也是一份报纸。报纸出版于昭和十三年,名为《支那事件画报》。报纸中有三张照片为日军侵占濮阳的画面。其中,两张为日军开进濮阳县城的画面,一张为日本军人在县城文峰塔上举着武器疯狂叫嚣的画面。
第四件为两份日本情报局编印的内部文件,里面也提到濮阳。
第五件是一份日本人制作的挂历。挂历制作于昭和十三年,其中六月份那张用了侵占濮阳的照片,几十名日本军人骑着马在金堤河边列队排开。
日军侵华罪行,罄竹难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濮阳抗日战争史》一书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濮阳是根据地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日本侵略者视濮阳为“眼中钉”“肉中刺”,连续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其中千人以上的扫荡就达上百次,制造了一桩桩血腥大惨案。据统计,濮阳市在抗日战争中的人口伤亡总数高达93584人。
近年来,张国旗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宣传。2023年年初,他将自己收藏的2000余件藏品捐给村里,在家乡建起了红色展览馆。当年6月,张国旗又将所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资料、各种版本党章、抗战文献与报纸等1000余件红色藏品,捐赠给濮阳市档案馆。今年8月,他主动和有关部门联系,自费在黄村举办“重温先辈抗战历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否认甚至美化二战侵华史,并不断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制造事端,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和警醒。就在前几天,日本外务省还通过玩弄外交手段,鼓动欧洲和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9·3’阅兵式。这再次证明,日本对在二战中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从未有正确的认识。”张国旗说,事实就是事实,日本人自己出版的这些报刊、挂历、文件、信函、情报,所刊载的图片和文字再次证明,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不容置疑。希望通过举办展览,将自己所收藏的抗战资料让更多人知道,一方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另一方面也教育更多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记者 袁冰洁 宋仁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