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濮阳日报视频号,可听濮阳心跳、百姓呼吸,可见每天朝阳升起、四季百花盛开。再读濮阳日报社全媒体视频采编制作中心主任段利梅这篇文章,深感这个创作团队初心不改、从不随波逐流,责任在肩、每每苦心孤诣,耕耘不辍、收获万千惊羡。
一阕《太常引》以腊梅为喻向濮阳日报视频号致敬。
百花其奈腊梅何?风起纷婆娑。我自恋枝柯,送人世、清香几多?
寒流岂畏,冰河谁怕,寒苦笑呵呵。行远过山河,天道是、人需事磨。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主流传播样态。对深度融合转型的主流媒体而言,做优做强短视频是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
“濮阳日报”视频号是濮阳日报社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为遵循移动端传播规律、顺应当下受众收看和获取信息的习惯,自2023年以来,濮阳日报社党委和编委会专门组建了7个人的视频创作团队,依托党媒权威性,采用新媒体技术,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百姓关注热点开展短视频制作,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夯实主阵地,承担好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据统计,2024年,“濮阳日报”视频号共推发视频1300余条,总播放量超过2200万;2025年1至7月,“濮阳日报”视频号发布视频750条,总播放量突破3000万,粉丝量同比增长120%,多条内容登上同城热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媒体担当
“濮阳日报”视频号始终坚持党媒姓党,以宣传贯彻党的大政方针为核心,紧紧围绕濮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每个重要节点、每个重要主题,提前谋划、加强策划,统筹人员力量,制作采访提纲,精心拍摄画面,后期精心编辑,全力以赴提升画面质量和宣传成效。
比如,连续3年参加市两会报道,推出开闭幕式直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访、参与人员工作花絮、现场花絮等短视频,一般来说,每次两会期间均推出各类短视频30余条,因内容丰富多彩、报道形式灵活接地气,连续三年收到濮阳市人大和濮阳市政协发来的感谢信。其中,2025年市两会期间,推出《掌声就是民声!29次掌声为政府工作报告点赞!》短视频,以特别形式报道政府工作报告得民心,点赞量超过20万次、浏览量超过80万次。
又如,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在1个半月的时间里,策划推出了“民生实事系列报道”短视频24期,既报道了全市中心工作、又传递了百姓心声,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点名表扬。
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濮阳高铁开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寻访抗战印迹传承复兴力量跨越80年的对话”等系列专题报道短视频,以轻量化、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传递权威信息,生动展现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累计播放量突破500万次。
聚焦民生热点,服务百姓民生
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无外乎是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医保、社保、出行等民生热点。主创团队紧盯这些热点的大政方针(涵盖国家、省、市各个层面)并做到及时发布,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紧盯每年的中考、高考和高温、汛期等关键节点,及时推发权威资讯和实用提示,比如“暴雨应急指南”“高温防中暑”“暑期安全小贴士”““民生政策解读”“中(高)考分数线公布”等短视频,多条内容播放量超过30万次,被濮阳各县区各单位的政务平台转发。
紧盯各类和濮阳有关的热点做文章。比如,2月举行的第九届亚东会,濮阳姑娘夺得河南首枚奖牌,紧急推出短视频《濮阳小将杨如意获亚东会银牌》,宣传河南人的荣光与骄傲,点赞量转发量都比较大。2025年,国家喊你来减重,全民健身热情高涨。4月,创作团队积极落实国家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策划制作推出的短视频《国家喊你来减重!一首歌助你燃烧卡路里!》火爆出圈,单条短视频浏览量达810万、转发量达28万次。
2025年,河南省决定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创作团队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安排部署,联合濮阳市文广体旅部门制作推出了“五一”系列活动短视频,内容涵盖本地特色景观、特色美食、特色文化和亮点活动等,比如《蘑菇点灯,欢迎你来打卡!》《2025幻彩水秀五一奇妙游》《光影龙湖 点亮濮阳“夜经济”》《龙湖畔火啦!好像有一亿人在这里》《在濮水湿地公园 遇见宫崎骏的夏天》等,部分作品被学习强国国家级和省级平台采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积极利用名人效应,扩大濮阳的影响力。比如紧紧抓住省文联主席刘震云莅濮调研的大好时机对其进行采访,先后推出了《著名作家刘震云:我做梦都想来濮阳看看》《刘震云话仓颉聊戏曲》短视频,总浏览量过百万,很好地助力濮阳城市形象推广,受到濮阳市有关领导肯定表扬。
打造“早安濮阳”品牌,增强受众黏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大爆炸形态。面对新闻不再稀缺、内容不再垄断、地位不再显赫的严酷现实,主流媒体需要从优化和调整传播内容、革新传播形式与丰富传播手段等多层面入手,努力增强受众的触媒黏性,以提高传播力、影响力,进而提升舆论引导力。
创新制作“早安濮阳”栏目,就是我们团队今年推出的创新举措之一。自2025年1月起,“濮阳日报”视频号每日清晨5点左右准点推发一期“早安濮阳”,除了包含日期、星期、天气预报等必备服务信息,每日精心设置话题、挑选画面,比如充满本地文化元素的濮阳美景、地标建筑、网红打卡地,结合四季不同风景播发相应画面,并配上正能量祝福短句、励志语录等。针对农历二十四节气和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建军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提前策划推出有针对性的早安问候,进一步提升点赞量、转发量、浏览量,切实增强了该栏目的贴近性、服务性、趣味性。
为不断创新内容、提升栏目质量,主创团队始终认真思考、开展头脑风暴,在文案选择、音乐适配、画面贴合、配音选择等方面下大功夫,力争出新出彩出奇。
截至7月底,该栏目已累计推发近200期,覆盖受众超200万人次,其以温暖治愈的风格赢得广大濮阳及周边用户喜爱,粉丝互动率同比提升40%,目前成为“濮阳日报”视频号的标志性IP。一些网民表示,每天一睁眼就是打开手机看“早安濮阳”,给自己的一天提供满满正能量。“濮阳日报”视频号的这一做法,也被有关兄弟地市和市县单位学习借鉴。
弘扬正能量,打造有温度的传播标杆
濮阳是一座热爱文明的城市,濮阳市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濮阳日报”视频号创作团队紧盯濮阳社会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爱心志愿者、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的感人事迹,注重搜集感人情节、捕捉精彩瞬间、还原生活本真,以小见大,通过情景再现、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讲述正能量故事,推出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鼓舞士气的身边榜样,并择优向上级媒体和国内头部新媒体平台推送,让榜样“正能量”成为社会“大流量”。
比如,2024年5月初,濮阳好人王向楠在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现场横车救人的事迹,“濮阳发布”微信号和“濮阳日报”视频号(注:这两个号均由濮阳日报社全媒体视频采编制作中心负责,是一个制作团队)在全省率先发布相关新闻。在一周时间内推出相关短视频7条、相关微信文章16篇,总浏览量突破800万人次,带动全网推发“河南濮阳王向楠”相关内容40.6万个,全网总浏览量、播放量超过8亿人次,再现了当代中国退役军人的光辉形象,网友纷纷点赞。
又如今年6月,濮阳籍工地大叔刘诗利因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购书火爆出圈,我们紧盯热点及时发布了两条短视频《热爱读书的他是河南濮阳人 喜欢优美的文字,尤其热衷古诗词》《濮阳六旬建筑工热爱读书获全网点赞 火遍全网依然脚踏实地》,单条视频浏览量约150万,引发了社会广泛共鸣,很好宣传了河南濮阳人爱读书、书香濮阳润民心的良好形象。
像这样包含正能量的短视频,“濮阳日报”视频号还发了很多,如《拾金不昧 女司机拾10万元现金归还失主》《龙湖一男子不慎落水 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营救 当时就想着快点把人救出来》《医者仁心 急诊医生出诊途中突发心梗 生命垂危仍牵挂患者安危》等,宣传了濮阳人身边的“平民英雄”,收获了广大网友纷纷点赞。
当然,与许多头部新媒体平台相比,我们所做的这些还很粗浅、不足,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在选题策划、流程优化、内容质量提升、平台分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细化。这也是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总的来说,在当今融媒体语境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新闻报道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作为一家地市级融媒体,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新闻传播规律,努力走好改革创新之路,推出更多质量上乘的融媒体作品,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宣传舆论主阵地中发挥主流媒体新的更大作用。濮阳日报社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