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夜深人未静 雨来城不惊
——雨夜市城区防汛一线见闻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8-11 07:19:48   

8月9日凌晨2时许,一场中到大雨降临濮阳市城区。城市防汛工作做得如何?部分平时易积水点是否有积水?记者连夜来到防汛一线,看到600余名城管人员坚守岗位,严阵以待,成为城市一道动人的风景线。由于提前改造、安排到位,整个防汛过程有条不紊,此次降雨基本没有给城市交通、市民出行等带来影响。此外,交警部门雨中执勤,同样值得点赞。

夜深人未静:雨夜中那些坚守防汛一线的身影

3时30分,雨依然未停。记者来到市城区胜利路水景湾小区南门处,发现前几年动辄出现严重积水的该路段,路面并无积水。路南,五六名穿着橙色雨衣的城管人员,正挥着铁耙忙碌。市城市管理局照明中心工作人员陈相军告诉记者,他们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在此处值守,看有没有窨井盖被雨水顶翻、排水管网上面是否有垃圾堵塞。陈相军指着路北一个安全防灾警示锥说:“那里一个窨井盖就被顶开了,我们在上面放一个警示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胜利路与马颊河西路交叉口西北角,两辆卡车停在路边,驾驶室内,驾驶员李彦坤和另一名同事严阵以待。“我们主要任务,就是一旦水势过大,就把车停在路中间,提醒车辆不要从此经过。”李彦坤说。在马颊河东路和惠民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处刚刚建好的泵房,市市政公司徐金兵等其他城管人员也坚守岗位,随时查看泵房运行情况。

江汉路和茂名路交叉口东北角,几名城管人员正拿着铁耙在雨水管网上清理垃圾,确保路面畅通。再往东走,江汉路和文明路交叉口处的一泵房处,几名身穿雨衣的工作人员也在冒雨工作。

除了人防,还有技防。记者在市城市管理局智慧大厅看到,大厅内灯火通明,十几名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大屏幕上,城区各处的积水情况、交通情况尽收眼底。他们身后的“为人民管理城市”几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市城市管理局三级调研员李率奇介绍,为应对此轮强降雨,该局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共出动674名防汛突击队员、40余辆防汛车辆全力应对,33座泵站全力提排,截至凌晨5点,市城区主次干道均无明显积水。

雨来城不惊:10个积水点改造让群众出行无惧风雨

此轮降雨的成功应对,除了各项工作提前部署到位外,更得益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提质升级。其中,积水点改造更是解决了一些路段的积水“老大难”问题。

水景湾小区前的胜利路段,是市城区有名的易积水路段。前些年,这里无论大雨小雨,基本逢雨必淹。市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科一级科员冯培超介绍,今年我市对该积水点进行了改造,建设了76米雨水直排收水口以及202米雨水管道。今年数次降雨,这里均没有出现严重积水情况,效果非常显著。和水景湾一样,江汉路与茂名路交叉口也是一处易积水点,由于该位置地势低洼,排水管道雨污混流,排水效率低下,以往逢下雨必淹。今年3月份对此处进行了改造,共修建了3.09公里雨水管渠,建设了江汉路雨水泵站,有效提升了江汉路的排水效率,解决了此处积水点被淹难题。

冯培超说,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市科学实施市城区排水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和濮阳市城区易积水点改造项目,新建了江汉路(长庆路-老马颊河)、长庆路(黄河路-江汉路)雨水管渠,改造了胜利路供应处、黄河路东白仓、中原路(东濮路—106国道)等10处易积水点,共建设雨水管网8.1公里,有效消除和缓解了部分道路积水问题,让群众出行路无惧风雨。今年改造完成的10处易积水点,在此次强降雨的袭击下,均基本实现“零积水”,成效显著,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了坚实基础,彰显了城市民生温度。

雨后无新闻:防汛“安全网”守护城市的安全

雨夜里坚守岗位的,除了城管,还有一线交警。记者在多个路口看到,交警穿着雨衣雨中执勤,成为雨夜里一盏盏移动的交通信号灯。

夜里奋战在一线的,还有气象、应急、交通、消防等多个部门工作人员,他们按照各自的应急预案,在雨来前提前安排部署、雨来时不分昼夜冒雨坚守。记者了解到,连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部署,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主体责任,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持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建立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强化各项工作准备,齐心协力织密防汛“安全网”。

凌晨6时,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智慧大厅采访完毕出来时,天已经亮了,雨后的城市显得清新而凉爽,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正常的晨练,一切平静如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刚刚过去的雨夜里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城市的安全与畅通。“我局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排涝工作,切实保障居民正常出行和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转。”李率奇既表达了城管部门全力做好城市防汛的信心、决心,也映照了我市各部门以人民至上,共同守护汛期城市安全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记者 袁冰洁

记者手记

中到大雨,城市是否能承受得住?记者冒雨连夜到防汛一线,到易积水点处,去看是否有积水。所看到的除了人们的坚守岗位,并无积水新闻可写,更无雨中救人、积水中搀扶人过马路等“新闻”出现。

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城市经受住了雨水考验,市民出行没有因雨受影响,不就是我们所有人想要的结果吗?

没有新闻的背后,是我们提前打好了防汛“主动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扛牢政治责任,拧紧思想发条,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紧盯关键环节、关键点位、重点区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积极防范风险,最大限度消除隐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应对,齐心协力织密了防汛“安全网”,所以当大雨降临时,才会平静如常。

城市防汛,一直在路上。此轮降雨防汛效果好,不代表以后更大更强的雨来后,城市就不会出现积水甚至严重积水。相信只要久久为功,像今年一样不断加大积水点改造力度,我们的城市面对强降雨时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