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市民在开州路一饭店门口争相购买餐食。
“卤面啊,下午新蒸的卤面!”“开德府自摆摊,自选称重,8块一斤啊。”7月4日下午,市城区昆吾路与益民路交叉口一摊位前围着众多市民。这个摊位来自我市一知名大饭店——开德府。大厨的手艺,亲民的价格,让过往市民纷纷驻足选菜、选饭。
大饭店街头摆摊,并非开德府一家。入夏以来,濮阳街头突然出现了不少大饭店熟食摊点。唐宫、园外园、贵族园、贵和园等多家大饭店,纷纷在街头支起摊位。一到饭点儿,这些摊点就被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在街头形成了一道新景观。
大饭店纷纷“摆地摊”
素菜8元一斤,大约有20种上下;荤菜18元一斤,也有十来种。这是记者在开德府摊位前看到的场景。工作人员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忙着为顾客服务。
“老汤红烧鱼26元一条,马蹄狮子头2元一个,海鲜毛血旺28元一份,椒麻鸡28元一只,野菜馍1元两个,米饭2元一份,粉条包菜大肉包2元一个,没有预制菜、成品菜,全都是当天现做现炒,不卖隔顿菜。”饭店负责人一边报着价格,一边强调食材的新鲜,“虽然是摆摊,但依然按照大饭店的标准执行,工作人员必须戴帽子、口罩,设置了玻璃菜罩,不允许客人触摸菜品,卫生要求非常严格。”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开州路上的园外园前。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戴着小红帽和口罩,一二十道菜一字排开,实惠的价格,诱人的菜品,引得顾客纷纷购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食材全部是新鲜食材,保证干净卫生。
市餐饮协会执行会长尹建广说,目前我市至少有六七家大饭店开启了“摆地摊”模式。像贵族园、贵和园、唐宫等,都纷纷外出摆摊。
大饭店纷纷“摆地摊”,让普通百姓有了尝鲜大饭店饭菜的机会,也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一个肉菜,四个馒头,才18.8元,不贵。”家住石化一厂家属院的岳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天热懒得做饭,一到饭点都会去开德府的摊位前买点饭菜,“好吃不贵,消费得起”。“大饭店的摊位明显更干净卫生,有些菜品比超市还便宜,我觉得他们在街头摆摊挺好。”市民唐先生说。“我家就在附近小区,因为下班比较迟经常来买,家里人都说饭菜比较好,性价比高。”市民魏女士说。
新形势下的主动出击
那么,这些大饭店为何纷纷放下“身价”街头摆摊呢?这既是经营形势的逼迫,也是经营形式的创新。
开德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经济下行及多种因素影响下,当前商务消费、婚宴消费等明显减少,极大影响了饭店生意。为了减少裁员,饭店开始转型,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像开发春节、中秋节礼品盒,以及直播带货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摆摊,也是经营形式的创新,以此来减轻商务消费、婚宴消费等的减少给饭店带来的经营压力。
唐宫负责人说,坚守和创新,是传统饭店在经济下行形势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唐宫前几年就开始做大众快餐、夜市,现在还卖起了大包子、烧饼和裹凉皮,都是根据当下的市场需求而作出的经营策略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濮阳,杭州、郑州等大城市,大饭店摆地摊在目前也已成为“时髦”。尹建广分析说,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动,使大酒店经营出现下滑,过去大酒店除了客房销售,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商务宴请,另一条是各种婚宴、喜宴,在当前两条腿都变得不稳的情况下,走出去摆摊或许是比较直接的方法。
餐饮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大饭店摆摊的情况,在濮阳以前还没有过。前段时间看到郑州有大饭店摆摊,我们觉得这是不错的尝试,想不到效果挺好。”开德府负责人说,摆摊的饭菜,既要真材实料,又不能卖得太贵,利润肯定没有饭店高,但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价位不高,利润较低,大饭店摆摊能否成为一种常态经营模式?尹建广说,大饭店摆摊是新生事物,能不能坚持下去还有待观察,但他认为很可能难持久。因为大饭店的经营成本较高,如果长期摆摊,店内的服务能否跟得上很难说,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影响“固有大本营”。但他同时强调,现在大饭店在商务宴请、婚宴、喜宴上的经营收入很难达到2009年以前的水平,转型势在必行。此外,积极刺激消费,通过政策引导带动消费,也是为餐饮行业减轻压力的好办法。
还有人问:“大饭店都摆摊了,那以前的小商贩该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更多市民认为,大饭店摆摊,可倒逼小商贩提升菜品、卫生及服务质量,也是好事。
记者从市餐饮协会了解到,目前濮阳市餐饮网点常年保持在1.8万家左右,城区约3700家,全市餐饮从业人员约25万人,其中农民工、下岗职工16万余人,城镇居民及适龄青年约9万余人,对全市就业贡献极大。记者 袁冰洁/文 黄立/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