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蓝天碧水的守护者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李保莹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10 07:25:15   

“蓝天白云不是等来的,面对大气环境问题,一定要查找污染‘真凶’,必须1微克必争、0.1微克必抢。”这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李保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环保战线的党员,他以“科技治污、制度创新、精准帮扶”为突破口,用智慧和汗水让蓝天“变现”。2024年,濮阳市优良天数达到261天,同比增加21天;重污染天7天,同比减少8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蓝天答卷”。

李保莹表示,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面对2024年年初空气质量开局不利的局面,我们科学分析、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发现、转办督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为老百姓呼吸清洁空气保驾护航。

勇挑重担 坚守工作第一线

每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秋冬季节,便是李保莹最忙碌的时候。他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与专家组就空气质量进行会商研判,精准分析空气质量形势,并提出应对建议。

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大厅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能见到李保莹的身影。每当预测到重污染过程即将来临时,他都会提前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会商,确保预警决策科学合理。通过精准管控,几乎每次污染过程空气质量都好于预报等级。李保莹说:“将重污染天气对居民生活、社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就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工作中,李保莹坚持铁腕治污与贴心帮扶同步进行,成功帮扶106家企业提升环境绩效等级;分行业逐企业制订减排措施,实施“一厂一策”差异化管控,实现减排增效“双赢”。

制度先行 生态补偿激活力

李保莹深知,大气污染防治必须从源头减排、过程管控到末端治理全链条发力,为此,他全程参与《濮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起草,抓好各项治理任务,常态化开展PM2.5源解析,全面掌握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面源等不同来源的污染现状靶向施策,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精准路线图。

“制度管长远,治污要治本。”李保莹十分注重运用机制力量,参与优化县(区)考核办法,实施县域生态补偿金奖扣制度等。他还牵头优化《濮阳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实行空气质量月度阶梯式奖惩,使其成为激活属地管理责任的“金钥匙”。在制度的约束和作用下,2024年全市获省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励资金3149.5万元。

科技赋能 智慧治污显成效

在大气污染防治一线,李保莹经常利用走航监测车、无人机、便携式监测设备等,排查大气污染风险隐患。

在南乐县排查时,李保莹了解到传统手工制品草辫用硫黄熏制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对周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便提议建设集中熏辫中心,这样既能保证草辫行业发展,又可解决二氧化硫排放对群众健康造成的影响。在李保莹的建议和指导下,南乐县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195万元并建成投用集中熏辫中心。

不忘初心  擘画生态新蓝图

李保莹说,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为此,他坚持立足长远,牵头起草《濮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推动全市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绿色转型。

如今,濮阳的蓝天多了,企业的“绿色基因”强了,群众的幸福感更足了。“每减少一天环境污染,就是为子孙后代多存一份福祉。”李保莹用实际行动中践行着这份初心。

以担当为笔,以作为答卷,从“制度创新”到“科技治污”,从“精准帮扶”到“减污降碳”,李保莹用担当诠释初心,以作为践行使命。他表示,“好干部”既是责任,更是鞭策。在建设美丽濮阳的新征程上,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担当作为,为濮阳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张迪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