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一名县(区)委书记?惟有政治坚定,奋斗担当,带头干、带头上、带头担当,才能不负党和人民所托。华龙区委书记丁国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干的。
2024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丁国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带领全区上下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华龙区首次入围中部百强区,荣获全市综合考评二等奖第3名,11项重点工作进入全市前3名。
扛牢责任,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
2024年5月23日,市委书记万正峰到华龙区调研,寄语华龙区坚决打好“四场硬仗”,勇当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作为全市唯一行政建制区,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丁国梁带领全区上下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了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华龙区经济增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达457.9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总产值均居全市第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税比90.9%,居全市第1、全省第9。
实干担当 ,走好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走进华龙区,施工现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旅游景区到处人气火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新发展理念落地有力。全区产业转型蹄疾步稳,因“新”而兴的热度、力度、速度不减——
锐驰高科创成省级绿色工厂,实现全区“零的突破”。北筑沥青入选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成为濮阳首例。中原总机“退城入园”新厂区建成投用,中原特车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高新区达到一星级标准,创成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超8亿元,争取补助资金1.3亿元,居全市第1。聚力提振文旅消费,接待游客709万人次,带动消费23.5亿元。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创成全省唯一四星级服务业开发区,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勇于破冰,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丁国梁深知,只有破解难题、厚植优势,才能奏响深化改革“最强音”——
率先建立村集体“三资”全链条监管体系,成为首个村集体经济财务数据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县区,经验做法被中纪委调研组肯定。把服务企业作为第一要务,创新开展政企“圆桌会”,建立“三色”督办机制,带领部门人员深入企业现场,面对面“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贷款28.15亿元,解决问题146项。
在科技创新上,丁国梁更是不遗余力。2024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36亿元,创新主体、创新平台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加大开放招商“走”与“请”的力度,带队赴北京、沈阳等地对接洽谈92批次、请进来215批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个245.5亿元。
事不避难,擦亮城市品质“金名片”
2024年12月28日,油田片区城市更新暨中心城区低效闲置用地综合治理行动动员会召开,标志着闲置12年的金宇市场正式开工改造,市城区中心地区、黄金地段长期存在的五个“老大难”问题全部解决,城市“伤疤”变身城市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全区的领头雁,丁国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并积极践行——
8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全区PM2.5、PM10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增”,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环境更美了,群众点赞更多了。
坚持新官理旧账,担当作为,啃下了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老大难”“硬骨头”,17个保交楼项目全部完成交付,天龙市场主体完工。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10件17项重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向全区人民交上了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常思肩上责,永葆进取心。全市干字当头加快发展大会向全市上下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丁国梁表示,将以实干笃行的决心,脚踏实地,用心干事,积极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濮阳篇章贡献更多华龙力量。记者 王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