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托起特殊孩子稳稳的幸福
——濮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21 08:12:40   

近日,记者走进濮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只见在不大的场地上,百余名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节拍做着课间操。孩子们的动作虽不那么整齐划一,但都认真尽力,现场气氛活跃,昂扬向上。

濮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2011年,主要担负全县盲聋哑、智障、孤独症等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校现有学生284人,其中在校学生133人(寄宿67人),送教学生151人。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濮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肯定,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首届“无障碍杯”特殊教育学校国家通用手语大赛优秀组织奖,濮阳市义务教育基础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

特色教学  助力特殊孩子成长

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让每一个残障孩子都接受优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工作中以“一点点发现、一点点改变、一点点成长”为目标,实行个别教学,补偿缺陷,挖掘潜能,最大限度托起特殊孩子稳稳的幸福。

健健(化名)是2014年特校招收的第一批智障学生,且患有癫痫,进校时只有八九岁,不会洗脸、吃饭,更不会穿衣、叠被,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甚至伴有暴力倾向。“我们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教他学知识,帮助他洗脸、擦鼻涕,甚至帮他清洗带屎带尿的被子和衣服,这些都是特教老师的工作日常。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好多老师都被他打过、咬过,甚至撕破过衣服。”教师刘春粉告诉记者。经过教师们的细心照顾和耐心教育,现在的健健已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独立生活了。

走进学校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的绘画、剪纸、手工等作品,其精美程度不禁让人惊讶。“孩子们有些优秀的作品参加了义卖活动,有的被爱好者选中收藏。”教师郑凤蕊告诉记者。学校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康复训练、绘本阅读、心理健康等多门课程,为了进一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从2022年起,学校从培智班挑选出有音乐、舞蹈等特长的学生,组成特色班——毓秀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器乐、舞蹈、戏曲音乐和诗朗诵等。康康(化名)是该班的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可以登台表演器乐合奏《外婆的澎湖湾》《少年》,舞蹈《万疆》《向快乐出发》等,经常参加活动展演。

校外送教  保障特殊教育权利

除在校生外,学校还有151名重度残疾的学生,无法到校上课。为了让这些学生同样享受到义务教育,学校组建了8个下乡送教小组,坚持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为学生送教上门,扎实守护好每一个“折翼天使”健康成长。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送教以来,学校送教上门次数已达到3万余人次,学生数225人,充分保障了全县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深受家长的好评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乐乐(化名)是学校的一名送教学生,以前总是宅在家里,不愿与人交流。学校教师坚持上门教她写字、数数,劝她走出家门,多与人交流,现在,乐乐性格开朗了许多,也愿意与人交流了。

不忘初心  牢记特殊教育使命

学校始终把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定时定岗定责,做到时时处处有人管,自建校以来,学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校长魏力伟说:“学校坚持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实行24小时无缝隙管理,孩子不能离开教师的视线,就怕他们伤着、磕着、碰着,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宝贝,既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得让家长放心,我们决不能给本来就不幸的家庭增添麻烦与困扰。”

有付出必有收获。今年的毕业生中,园园(化名)现在在一家洗车行洗车,开开(化名)在学习修电动车,心心(化名)跟随家长外出打工……“我们也许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桃李满天下,培养出色的人才,取得丰硕的成绩,但是,让每一个残障孩子在和谐温馨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与成长,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懂得感恩,教好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我们所做的特殊教育就是尽力让不幸的特殊家庭点燃希望!”魏力伟坚定地说道。

据了解,自2011年建校以来,学校全体教职工发扬厚德、仁爱、育人的特校精神,精诚团结,努力拼搏,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刘春粉、郑凤蕊等15名教师先后获得市、县优秀教师、师德先进标兵等荣誉;地市社科重点调研课题《濮阳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级课题《特殊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研究》,分别验收合格,准予结项;学校还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县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

确实,相比普通学校,特校的教师要付出得更多,他们不仅是教师,更像是保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对残障孩子耐心教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实令人钦佩。校长魏力伟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负厚望,砥砺前行。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及领导们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正值放学,寄宿的学生在餐厅门口排队就餐,走读的学生在校门口等待家长的到来。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特教老师的敬意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濮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相信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本报记者 陈增勋  全媒体记者 谷爱素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