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2年以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坚持“五个聚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保护效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2022年、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两次作典型发言;在近年来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点名表扬;在省政府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开展的对各省辖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分别获得全省第二和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连年被评为优秀格次;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聚焦顶层设计,强化知识产权高效能管理。制订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开启了我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撰写的《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入选我市第三季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率先出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规划,擘画了我市至2035年知识产权工作的蓝图。启动对县(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考核,持续推进表扬激励机制,与人社部门联合对35个集体和73名个人进行了表扬。
聚焦全面创新,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梯度培育计划,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3家、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实施企业及产业技术研究院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行动,重点指导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专利研发和布局。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印发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商标品牌培育建设和创新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5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9件,有效注册商标36279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4件。
聚焦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近两年已转化专利技术133项,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技术转化率达到85%以上。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合作促进专利引进、许可、转让,开展专利运营。2022年,蔚林与2所大学达成2项专利许可项目,许可费用45万元;惠成电子、天健生物等4家企业累计接受高校转让专利42项、转让金额366万元。面向发明人征集开放许可意向18项并在网上发布,以唤醒沉睡的专利。积极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组织备案企业44家、申请备案专利产品434件,通过专利产品备案165件,获得专利密集型产品认证73件。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亮点,2023年前 7个月,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67亿元。目前,全市累计188家企业通过质押1061件专利65个商标,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9.65亿元,居全省前列。
聚焦营商环境,推动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强化“案件为王”,实现知识产权“严保护”。2022年以来,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8件。研究出台全领域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建立跨部门共织知识产权保护网、知识产权专家库,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健全快速协同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2022年以来,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调解等途径,诉前共接受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49件,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进跨地区保护、海外纠纷指导,构建“同保护”体系。发挥晋冀鲁豫四省18地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成员单位作用,形成案源协作挖潜、案件协同查办、经验共同享用的新格局。积极开展企业海外纠纷指导工作,我市4名同志入选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省分中心专家库。大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我市申建工作被列入省委深化改革办公室重点改革事项、省政府重点工作台账及省知识产权局2023年工作重点,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评估已将我市纳入申建城市名单。
聚焦便民利民,实现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开展工业园区绿色涂料产业专利导航等,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开发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试运行。指导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注册商标代理行为。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持续增强,营造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良好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记者 陈增勋 全媒体记者 谷爱素 通讯员 郑少斐 谷令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