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保民生、织密网、兜底线、优服务”,以数字化转型和标准化建设为推进手段,全面启动社保基金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暨提升年行动。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防违规操作、加大内控力度强监管、推行“一网通办”防风险、数据比对追冒领等措施,推进了我市“智慧人社”“电子社保”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业务办理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有效制约、全程追溯。
以实现人社对外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可办为突破口,推进业务信息系统优化、对外办事流程简化、内部业务流转提速,促进人社工作整体提升:梳理编制293项对外服务事项清单,其中175项为社保经办服务;统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的32项基本要素,实现“三级三十二同”;逐项检查23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要素,确保完整度达到100%;规范业务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统一公布;实现社保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数据精准化,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
规范管理,点面结合,有效实施业务环节监控,落实高风险点重点控制,严格经办岗位权限。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权限控制功能,确保岗位间互不兼任、跨岗不兼权。实行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取消用户名、口令访问;规范待遇资格认证。离退休人员通过小程序进行网上认证,认证结果直接联接社保信息系统,超过认证周期未认证、丧失领取资格的人员停发养老金;提升技防水平。建立社银接口系统,待遇支出数据、明细数据传递,发放结果回盘,数据中途不落地且无法修改,减少人为干预。
以“互联网+社保”为载体和抓手,打破社保业务办理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网能办”“一网办好”,优化网上受理渠道。利用省建服务平台实现社保业务“全网通办”,其中20项跨省通办;打造社银一体化服务模式。全市建成88个服务点,涵盖145项业务,已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优化经办链条。通过省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均可受理业务,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库、网络、经办模式统一,业务覆盖全面,最大限度发挥信息系统的制约作用。
围绕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要求,以务实有效举措建机制、促提升。推进业务流程再造,171项社保服务入驻阳光大厦一楼服务大厅,设立综合受理窗口,依托系统进行业务财务一体化,形成流程闭环;拓展社保卡便民服务功能,开展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发行应用,推行惠民便民服务“一卡办”,拓展电子社保卡应用场景。近年来,我市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使用社保卡发放占比、使用社保卡发放成功率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优化社保业务办理,推行企业职工正常退休办理“打包一件事”、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待遇申领承诺制、失业保险金一证通办、当日办结等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事后稽核机制。
与民政部门、卫健部门签订《关于开发基础数据核查交换平台接口的实施意见》,同时每月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与医保部门互换共享数据,对于疑似死亡人员暂停发放养老金。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作用,主动与财政、监狱等部门联系沟通,对专项办下发的1329条数据、市监狱提供的419名服刑人员数据、社保与财政信息比对出的952条疑似数据进行认真核查。针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死亡待遇申领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死亡待遇申领工作的管理,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基金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共追回社保基金973.42万元,守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记者 白国华 实习生 李永春 通讯员 孙利平 李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