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7月17日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目前,我市共有13家依法注册的博物馆,这13家博物馆成为展示我市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品位的文化名片。建市以来,我市博物馆事业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20年,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博物馆经济”。
截至目前,全市依法注册的博物馆共有13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1家、非国有博物馆2家,馆舍面积120413平方米,展览面积27019平方米;藏品登记总量19778 件(套),其中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珍贵文物6280件(套)。这13家博物馆分别为濮阳博物馆、濮阳市戚城文物博物馆、濮阳市子路博物馆、华龙区中原杂技博物馆、华龙区仁德艺术博物馆、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南乐县博物馆、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南乐县文庙博物馆、范县刘家老院博物馆、范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范县郑板桥纪念馆、台前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
此外,全市还有各类已开馆、但未备案的博物馆。各类博物馆依托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教育、收藏、展示功能日益完善,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物保护、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足的是,在我市现有的备案博物馆中,仅有包括濮阳博物馆在内的2家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及以上更是没有。目前,我市已经着手对濮阳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力争实现国家二级博物馆零的突破。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