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专题栏目 > 公示作品目录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最濮阳”报道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07 17:56:11   

“最濮阳”报道推荐表_01(1).jpg

“最濮阳”之一首屏截图

之一首屏截图.png


《“最濮阳”之一,打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字稿

日前,

省政府正式批复

《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并明确我市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材料产业基地、

区域性中心城市、

幸福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

看看为啥大濮阳,

能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人说: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

一千年历史看北京。

我要加上一句:

三千年历史看河南,

五千年历史看濮阳。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之源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活动在这一地区:舜帝生于濮阳、长于濮阳,颛顼、帝喾均建都于此;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仓颉生于斯养于斯,故濮阳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帝丘”和“字圣故里”之称。帝窖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族邦集团首领,死后葬于城阳(今范县东)谷林。

中华人文始祖衍生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有一部分源头也在濮阳。根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出自濮阳的姓氏有320个,是中华张姓、史姓的祖根起源地。此外,范、姚、秦、陈、胡、袁、田、虞、王、孙、车、陆等众多姓氏的根源也在濮阳。

中华儿女均自称是“龙的传人”。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县城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壳龙形图案,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被国内外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

在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濮阳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帝舜故里瑕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文物景区,颛顼从事宗教活动的玄宫、“颛顼遗都”“中心阁(俗称四牌楼)”,“中华第一龙”出土遗址,诸侯15次会盟于濮阳的见证会盟台,张姓始祖弓箭发明者张挥墓祠,字圣仓颉陵,孔子周游列国的见证子路坟,唐朝廷颁诏表彰孝子张清丰置县钦定为清丰县的见证“清丰亭”,记载宋代“澶渊之盟”的契丹出境碑及御井,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蒙汉融合的实证:唐兀公碑、明清四条古街、明代建筑“八都坊”等。

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历史舞台的中心,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各路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既有决定王朝更迭的重大战役,也有关乎兴衰的重大改革,更有影响发展的历代名人,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作用。这其中,濮阳扮演了重要角色——

发生在濮阳的著名战役就不少,古代有黄帝擒杀蚩尤的大战(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商灭夏的“昆吾之战”,以少胜多的晋楚“城濮之战”,孙膑庞涓斗智的齐魏“马陵之战”,秦楚“濮阳之战”,郑晋“铁丘之战”,曹操吕布“濮阳之战”等。

近代史上,这里又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朱德、陈毅、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陈毅将军还留下了“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的光辉诗篇。

在历史长河中,濮阳的历史名人也是灿若星河: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舜,字圣仓颉,弓箭发明者张挥,政治家商鞅,军事家吴起,天文大师僧一行,思想家吕不韦,合纵连横的外交家张仪,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元作曲家宫天挺,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名将南霁云,还有名士子路、荆轲、张清丰、柳下惠等,无一不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还诞生了许多与濮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仅大家熟知的一些成语就有:路不拾遗、不耻下问、大义灭亲、一字千金、捉襟见肘、坐怀不乱、退避三舍、斩草除根、螳臂当车、举棋不定、兵不厌诈、招摇过市、桑间濮上、靡靡之音、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叙了。

濮阳拥有的悠久历史和龙脉底蕴,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上古文化和龙文化。除此之外,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的濮阳杂技享誉国内外,号称“濮阳杂技八方动,千年功夫天下知”,濮阳因此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东北庄杂技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统计,濮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1000多项。

民俗庙会是一个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传承。濮阳民间古庙会可不少,濮阳县帝舜故里庙会、二贤(闵子塞、公西华)祠庙会,清丰县张曹水陆庙会,南乐县仓颉庙会,台前县后店子庙会……逛庙会、看大戏、品美食,“万人同吃一锅饭”,让你体味真正的人间烟火。

濮阳作为革命老区,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这里处于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起点,激情的红色岁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给这片土地铭刻下深深的红色印记。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洗礼,带给您不一样的旅游感受。

近年来,濮阳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龙挥金堤”“平原欲晓”“将军飞渡”“再遇板桥”“奇技之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景观被人们津津乐道。各景区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感受,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加持,融入华服、剧本杀等新元素,实现了老牌景区年轻化、新建景区丰富化。

濮阳的历史之灿烂、文化之丰富,不一而举。由此可见,我们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谓名副其实。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那么,该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濮阳的历史文化,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越擦越亮?《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给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要加强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

比如,传承历史文脉,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理要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保护,活化利用龙文化和杂技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覆盖全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格局,切实保护传统风貌。

具体该怎么办,更多细节,请看后续报道。

段利梅归纳整理


“最濮阳”之二首屏截图

之二首屏截图.png



《“最濮阳”之二,快来赏幸福宜居生态园林“濮式”美景!》文字稿

天上白云悠,

地上湖水清,

蓝天绿水环绕处,

宜居宜业落龙城。

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濮阳幸福宜居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为濮阳这座生态之城又增添了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

绿色,始终是濮阳鲜明的城市底色。一直以来,濮阳便有着“中原绿洲”“人居佳境”的美誉,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市,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还是被联合国承认的国际花园城市。

一个伫立在黄河之滨、经受着故道风沙的豫北小城,是如何做到洗尽铅华成素色,城市“颜值”在河南18地市都屈指可数的?让我们一起揭开濮阳靓丽中带着厚重、现代中沁着古朴的美丽面纱。

青葱绿韵映满城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锚定“两个确保”,持续把造林绿化作为推进生态濮阳建设的关键抓手,统筹推进生态廊道绿化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城区绿化等四大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家园。

按照“构骨架、扩绿道、织林网、提颜值”统筹谋划,濮阳市建成15个森林公园,使树林和花草如毛细血管般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打造出了春有花、夏有荫、秋出彩、冬有绿的特色街道;以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两河两渠”为骨架,打造“四大生态走廊”,构建了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生态格局;建成濮阳金堤河、南乐马颊河、台前金堤河等6个生态湿地公园和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多类物种在此栖息觅食。

今日之濮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山水相依、景城相融,濮上生态园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树让人沉醉;濮水公园垂柳婆娑、秀水环抱,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龙湖东湖、西湖犹如两颗镶嵌在市城区的明珠熠熠生辉……随手定格打卡,每一帧都是如诗如画,一年四季更是美景不一,可谓是满目秀色看不尽,大美濮阳入画来。

千顷碧波润民生

濮阳市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共有大小河沟96条,让这些河流长治久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坚持生态修复和管理保护相结合,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高标准落实河湖长制,依托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建机立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乱、清存量遏增量、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全市河湖管理工作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湖生态面貌明显改善,建设了省级幸福河湖1条、市级幸福河湖7条、县级幸福河湖11条,打造出了集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于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美丽画卷。

观水,河畅水清、碧波荡漾;望岸,林草茂密、绿树成荫,如今的濮阳,无须泛舟江南水乡,走出家门就能饱览迷人水色、享受亲水生活,入眼皆是清水绕城郭、百姓戏湖畔的和谐景象,“江河安澜、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生态健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万里白云卷碧空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曾经受历史、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原因影响经常戴着大气污染的“黑帽子”,到如今蓝天常在、白云常在、阳光常在,秋冬季节也能时常看到“濮阳蓝”,濮阳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唤回蓝天、期盼白云、呼吸新鲜空气,是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渴望,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自觉的共识、使命和责任。为此,我市始终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系列专项行动,不断创新大气污染防治思路与举措,科学精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打出了一套成效明显的组合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如今,污染在减轻,蓝天在增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3—2024年秋冬季,我市PM2.5平均浓度6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0.1%,改善幅度在51个城市中位列第5;重污染天数累计9天,同比改善14天,改善幅度在51个城市中位列第一。濮阳蓝天成色更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状况的切身感受也明显好于往年,这不仅体现在污染指数、监测数据的下降上,也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晒蓝天、晒美景上,蓝天白云已经成了濮阳人微信朋友圈晾晒的热点,也成了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美景近咫尺

每一抹绿色都是城市的轮廓,每一簇鲜花都是美景的绽放。

为使龙城环境更加美丽和宜居,近年来,我市坚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建管并重、打造精品”的原则,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景观,完成濮上路、中原路、开州路、人民路、建设路等改造提升绿化施工图、绿化竣工图;完成街头游园及其他绿地、晨园、曦园提升设计项目,推进绿化“提档升级”,展现城市“颜值魅力”。

走在濮阳街头,满目的苍翠与色彩缤纷的花儿相映,多姿多彩的公园绿地与杨柳依依的河道绿化,形成了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的美丽画卷,实现了“道在林间走、人在画中游”的城市美景,彰显了濮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态宜居、格调高雅”的城市形象。

2023年濮阳市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建设的口袋公园,更是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统筹了空间塑造与民生需求,融合了孝道、造字、戏剧、麦秆手工艺等文化元素,扮靓了城市“方寸之美”,提升了群众“微幸福”,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见美”。

一个个城市公园、一处处郊外湿地、一片片森林绿地、一条条景观走廊、一批批特色小镇,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濮阳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绣花功”的千锤百炼

才织就文明宜居的“锦绣图”,

美景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

同样也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呵护,

每一位濮阳人,都是受益者,

也应该是参与者、建设者。

相信在你、我、他的共同努力下,

未来的濮阳必将绘出生态环境更优美、

人居环境更宜居、百姓生活更幸福的

城市新画卷,也必将让更多的市民群众

享受到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甘甜硕果。

刘阳整理归纳


“最濮阳”之三首屏截图

之三首屏截图.png

《“最濮阳”之三,看濮阳如何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文字稿

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明确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幸福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濮阳都有哪些新材料?如何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你知道是什么吗?

新材料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应用性能、较高市场价值、绿色环保性好、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等特点的高端石化产品,主要涉及通用工程塑料、功能性树脂、膜材料、3D打印材料、特种纤维、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化学品等多个材料领域,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

如今,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一个个大国工程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已被视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新材料有很多新奇之处,我市可生产的新材料也有很多,比如:

君恒生物公司生产的二代生物柴油,以餐厨废弃油脂以及棕榈酸败油、酸化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催化、加氢处理,实现废弃油脂循环利用。如今,这些废弃油脂还摇身变成了可持续航煤生物燃料(SAF),君恒生物也由此成为我国首家获得民航局适航批准的民营石化企业。

在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里,玉米芯、玉米秆转化为L-乳酸、聚乳酸等工业原料,最终变身为可降解的塑料袋、农用薄膜、服装、汽车内饰材料等产品,成为化解白色污染的“绿色奇兵”……

这些,只是濮阳新材料产业的一部分。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盛通聚源、沃森超高、惠成电子、宏业生物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引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特色链条为支撑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化工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5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40余家,总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

雷佰瑞新材料、圣恺环保等10家化工新材料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华德、恩赢高分子等36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丰利石化、蔚林新材料等21家企业,荣登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榜单。

濮阳为什么要发展新材料?

濮阳是一座新兴的石化城市。1975年开始中原油田会战,1983年组建濮阳市。可以说,濮阳整个城市因油而建、向油而兴,形成了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的化工产业基础。但随着油气资源衰减,2011年11月,我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为摆脱“一油独大”、资源枯竭、发展动能不足等困境,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突破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抢抓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原有“三大三专”产业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产业,并把新材料产业放在“四新”产业之首,无中生有、有中出新,推动濮阳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组织保障↓

我市坚持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推动新兴产业抢滩占先的“主跑道”,成立聚碳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工作专班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形成“一名常委牵头、两名市级领导协同、一个部门负责、一家盟会长企业参与”工作模式,明确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政策支持↓

我市制定出台了《濮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等产业链作为培育重点,并先后成立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等产业联盟,搭建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桥梁,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聚合效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落实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设立“揭榜挂帅”专项财政资金;落实“1+14”人才政策,借力濮阳人才日(周)等活动,为新材料企业招引专业人才,濮阳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科技引领↓

坚持创新驱动,一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突破,塑造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优势。

盛源集团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攻克了“卡脖子”技术,吸引中国石油合作建设了总投资17.6亿元的特种聚合物项目,并联合研发生物基PC等高端产品。

沃森超高3万吨/年淤浆环管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打通,工艺水平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原石化生产的超纯净聚丙烯电工膜料成功用于国内首批直流干式电容器,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

蔚林新材料年可实现橡胶助剂综合产能6万吨,是目前国内橡胶助剂品种最齐全、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橡胶助剂生产企业,产品出口到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我国橡胶工业企业百强。

中汇新能源的20万吨粗苯加氢项目,是国内装置最大的单体项目;24万吨高纯苯精制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连续加氢及芳烃歧化法增加主产品纯苯产能。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平台支撑↓

成功创建了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获批牵头组建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建设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目前,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已入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研发团队,市生物基尼龙及高端聚烯烃材料中试基地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石化大连石化院达成合作,创新平台科创能力实现新跃升。

可以说,化工新材料之于濮阳,一头连着产业升级,为我市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拓宽路径;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为我市打造中部创新开放高地提供动力。

濮阳新材料产业发展到啥程度啦?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目标,聚焦“一基五链六园区”发展格局,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全力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5条新材料产业链——

聚碳新材料产业链。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家,盛通聚源20万吨/年顺酐一期、中汇24万吨/年高纯苯精制等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以聚碳酸酯为主链,顺酐—功能聚酯、苯—聚苯乙烯、丙烯—特种聚丙烯和聚丙烯酸酯为辅链的“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总体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依托宏业生物、星汉生物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以聚乳酸为主,木糖、糠醛为辅的3条产业链条,星汉生物丙交酯聚乳酸合成技术中试成功,浩森建成全球首套生物基法戊二醇工艺项目,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

绿色涂料产业链。与中国涂料协会合作组建的亚太涂料新材料交易平台顺利运行,已有146家企业入驻,涵盖了从涂料原材料到涂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东方雨虹、展辰、三棵树、上海保立佳等20余家知名涂料及相关企业入驻,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涂料产业基地,被工信部列为高端绿色专用涂料优先发展产业承接地。

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培育引进了濮阳惠成、迈奇化学、恒丰电子等10余家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封装助剂生产基地,锂电电子化学品NMP(N-甲基吡咯烷酮)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聚酰亚胺膜、OLED光电材料、多晶硅等半导体电子化学品加快布局,专用化、特色化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基本形成。

高端聚烯烃产业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异戊二烯等高端产品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茂金属聚乙烯、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产品加快布局,正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打造全国首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园区,河南省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超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逐步成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年2月,市长朱良才在全市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具有濮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目前,濮阳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型,正以乘风破浪之势,为我市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段利梅整理归纳


“最濮阳”之四首屏截图

之四首屏截图.png

《“最濮阳”之四,看濮阳如何从“省界边缘”到“区域中心”!》文字稿

提起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的濮阳,

大多数人印象还停留在

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落后的偏远小城上。

但随着产业升级、

高铁开通、物流发展,

如今的濮阳

正逐渐从“省界边缘”

向“区域中心”迈进——

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

《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明确了

濮阳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

濮阳终于实现了由区划边缘

变区域枢纽、开放前沿的蝶变。

那么,

濮阳为何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又是怎么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

我们可以从濮阳的区位优势和交通、

能源、物流等产业发展的“成绩单”,

逐一剖析濮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底气”到底何在。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从区位上看,濮阳是三大经济板块接合部的几何中心,有着地处三省交界、占据豫东北门户的区位特点,也有着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地位优势。同时,濮阳还面临着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带来的区域发展重塑重大机遇。

可见,濮阳市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是因为自然地理位置赋予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濮阳发展方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的主动选择。

2021年,市第八次党代会便提出,濮阳将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提升城市能级和区域发展竞争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六大体系”,打造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濮阳建设成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和新型化工基地也被写入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

近年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更是每年都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大局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并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彰显了濮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心和信心。

豫东北门户变通途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为改变濮阳交通落后的历史,近年来,濮阳全市上下持续发力,将濮阳的公路建设推进了“快车道”,濮鹤高速、大广高速、濮范高速、台辉高速、南林高速、阳新高速等路段相继建成通车,在濮阳形成了两纵两横“井”字形框架;濮阳境内公路则是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九横七纵”干线公路网络;2023年,S304濮阳黄河大桥顺利完工,阳新高速黄河特大桥竣工通车,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进一步蓄积。

2023年12月8日,380万濮阳人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如今每日经停濮阳东站车次达60列,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等20多个城市。作为济郑高铁全线中间节点城市的濮阳,不仅真正融入了全国高铁网,还牵动了郑州、济南两座GDP万亿之城,激活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乃至黄河流域新的经济脉动,担当起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前锋,“桥头堡”作用将愈加彰显。

与此同时,濮阳市还着力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上下功夫。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说,今年,濮阳将建设完善市城区至周边市县的快速通道,持续抓好京雄商高铁台前段、濮聊高速濮阳段、G240范县黄河公路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辉鄄高速濮阳段,积极争取安濮菏徐高铁等项目,着力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能源之城浴火重生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如果把濮阳比喻为从豫鲁边界伸进山东的一条“金刚腿”,那么,濮阳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能源产业就是这条“金刚腿”上的主动脉,不仅支撑着濮阳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为冀鲁豫周边城市乃至华北地区提供着能源供应保障。

在持续稳定推进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上,濮阳市还抢抓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以河南省建设郑洛汴濮“氢能廊道”为依托,全盘规划、整体布局,制氢、储氢、加氢站、膜电极、电堆、车载储氢瓶、整车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正在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向着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

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突破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再造发展新优势,重点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人工智能两个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个支柱产业,羽绒及服饰加工、绿色家居特色三个产业取得积极成效,“4233”产业体系基本成形,涌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交出了“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新答卷,蹚出了一条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也在辐射带动周边、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中心城市作用。

物畅其流盘活龙都

我市东衔环渤海、北接京津冀,是河南省距日照港、黄骅港、天津港、青岛港最近的城市,也是中原城市群衔接其他经济圈、实现互动发展的前沿。同时,濮阳又处于郑州、济南、石家庄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距三个省会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三省人口近3亿,且处于城镇化加速和消费升级阶段,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将濮阳打造成现代物流枢纽的潜力巨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按照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求,紧抓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着力完善物流网络、增强专业优势、培育产业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能级,加速区位交通优势向枢纽流量优势、留量平台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打造豫东北交通物流枢纽、全国重要的石化能源物流基地和豫鲁冀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同时,充分发挥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速区位交通优势向枢纽流量优势、留量平台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产业制度体系日臻完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规模总量稳步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畅通了联系内外的渠道。

从拉框架、铺摊子转向强功能、提品质,除增强城市“硬实力”外,市长朱良才在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还提出——濮阳市要进一步促进城市提质升级,加快打造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要依托三省交会处独特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在购房补贴、医保报销、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吸引更多周边群众、青年人才来濮就业创业、长期发展。提升区域消费能级,打造一批环境美、聚人气、有名气的特色商业街区,引进一批首进品牌,走差异化、品牌化经营之路;挖掘夜间经济发展潜力,打造具有烟火气、龙城味、时尚潮的夜生活集聚区;推动城区建材、二手车、服装等专业市场有序外迁,聚焦农产品、家居、羽绒等培育一批区域性专业市场,形成优势专业市场集群,树立濮阳消费品牌,鼓励新型濮产濮材优先推广使用,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带动力、辐射力。

如今的濮阳,正大手笔构筑宜居宜业之城,将生态、智慧、人文、韧性城市等新理念融入了发展建设规划,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的承载力、竞争力、辐射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相信,随着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各项惠民措施的落实,濮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将更加彰显。

刘阳整理归纳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