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专题栏目 > 公示作品目录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南乐福堪镇:西瓜产业“链”就农民甜蜜生活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07 17:41:03   

《南乐福堪镇:西瓜产业“链”就农民甜蜜生活》推荐表_01.jpg

作品文字稿:

南乐福堪镇

西瓜产业“链”就农民甜蜜生活

南乐县福堪镇才丈村村民谷德军最近异常忙碌。

正值西瓜上市季节,在邻近村马村瓜菜种植基地承包了4个大棚的他,2个棚种的是2K西瓜,2个棚种的是甜王西瓜。近段时间,2K西瓜先期成熟上市,谷德军一天中有半天时间都在忙着摘瓜卖瓜。不仅如此,作为当地的西瓜经纪人,他每天还要接待几拨来基地购买西瓜的客户,带客户到种植户大棚里买瓜。

“再过10多天甜王西瓜上市时,我会更忙。”谷德军说,他除了自己种西瓜、做西瓜经纪人,还是当地的铰瓜师,常常被找去帮人铰瓜采摘。

在马村,为西瓜忙碌的可不止谷德军一人。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辉介绍,村里1180人,几乎人人都吃上了“瓜菜饭”,有的发展大棚种植,有的从事分拣、采摘工作,靠着发展西瓜等瓜菜产业,该村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

马村的瓜菜种植,只是福堪镇发展瓜菜产业的一个缩影。福堪镇党委副书记石亚军介绍,全镇有15个村庄都在发展大棚种植。而种植大棚的人,有一半以上种的是西瓜。村民靠着种瓜“生金”,走上了“甜蜜”产业富民的道路。

一根秧只结一个瓜:福堪西瓜长出“技术链”

什么叫一根秧只结一个瓜?记者在2K西瓜大棚里找到了答案。

走进种瓜大户王占顺的西瓜大棚,成排成排的瓜架上吊着结实饱满的西瓜。记者看到,和其他西瓜的瓜秧匍匐在地上不同,2K西瓜的瓜秧像豆角一样爬满架子,并且每根西瓜秧上仅结有一个西瓜。

“每个西瓜大约重2公斤,所以叫2K西瓜。2K西瓜皮薄瓤甜汁水足,种起来很费功夫,所以价格也贵。”王占顺说。

王占顺堪称福堪镇种植2K西瓜的先行者。三年前,在北京做超市生意的王占顺,受村里鼓动回乡从事瓜菜种植。到山东学习后,他将2K西瓜引进到马村,又从马村发展到全镇。现在,王占顺不仅种了十几个大棚的西瓜,而且还是村里种植2K西瓜的“专家”,种植户有什么问题,他都义务帮忙解决。

西瓜好吃,种植不易。王占顺说,2K西瓜之所以贵,是因为除了好吃外,其生长过程十分复杂,尤其讲究技术含量。他指着瓜秧上挂着的一张张小纸条说:“纸条代表的是西瓜的挂果时间。紫、粉、蓝、红、白、黄六色,按挂果时间长短确定,紫色最长,黄色最短。”

王占顺将记者领进村里专门介绍福堪瓜菜种植历史的“兴福馆”,墙上图表详细介绍了2K西瓜从育种到成熟的过程。

2K西瓜播种前,要将基质和珍珠岩充分搅拌成营养基,再将种子放入55摄氏度的温水中,迅速搅拌10分钟到15分钟,当水温降至40摄氏度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2小时至6小时,洗净种子表面黏液,擦去种子表面水分,随后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先等瓜苗出土后,还要精心呵护让其成苗,然后将西瓜苗嫁接到南瓜苗上,保证其长得更粗壮。等西瓜苗长高后,还要掌握严格的间距进行吊秧,开花后再进行人工授粉,出果后选出最好果子让其生长,最后保证一根瓜秧上只结出一个最好的西瓜。

如此复杂的种植程序在福堪镇已不成问题,因为这里已形成了完整的2K西瓜种植技术产业链。从原料生产到西瓜苗的培育,再到种植技术指导等,都可在镇域内完成。

4分钱到1920万元:西瓜种植延伸出“服务链”“富民链”

如果说2K西瓜在福堪镇形成了完整“技术链”的话,甜王西瓜则在这里延伸出了“服务链”“富民链”。

和2K西瓜相比,甜王西瓜要晚熟10多天,大约要到5月10日左右才能采摘上市。记者在王占顺的甜王西瓜大棚内看到,一个个椭圆形大西瓜或卧在地上,或掩映于粗壮的瓜秧中,墨绿色的条纹美观清晰。透过外观,仿佛能看到里面甘甜多汁的红色瓜瓤。“再过10多天就成熟了,一亩地大约能产4000公斤。”王占顺说,今年由于气温原因,西瓜产量没去年高。

石亚军介绍,福堪镇目前种植有2万亩西瓜,每亩按4000公斤算,一年产0.8亿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每年全镇西瓜销售收入能达到2.4亿元。

让人惊叹不已的是,福堪镇在西瓜产业上的收入,绝不仅仅是卖西瓜。据王光辉介绍,福堪镇的甜王西瓜销售一般要经过6道工序:买瓜中介要找看瓜师,提前订好瓜;订好瓜后,要找贴标师,给自己的瓜贴标;然后找铰瓜师进行采摘、码瓜师码瓜、装瓜师装车,最后找运瓜师运瓜。每道工序每公斤仅收0.04元,6道工序是0.24元,0.8亿公斤下来,福堪人已将1920万元劳务费揽入自己囊中。此外,还有些农民一到西瓜上市季节,就在镇里当起西瓜经纪人,给客户和种植户“牵线搭桥”,从中赚取经纪费用。由此,销售甜王西瓜在福堪镇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关键是这些费用不需要当地种植户出,而全部由西瓜采购商出。

采访中,谷德军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既当种植户,又当经纪人,还当铰瓜师。“西瓜熟不熟,我一眼就能看出来。除了4个大棚的种瓜收入,我每年当经纪人能挣上六七千元,给客户铰瓜也能挣五六千元。”

西瓜蔬菜协同发展:“瓜菜之乡”形成完整瓜菜“产业链”

“西瓜卖完后,很快要腾出茬来种黄瓜、豆角,我们福堪镇可是咱濮阳市最大的豇豆生产基地。”大棚种植户谷振周一边打理西瓜一边说。

记者在福堪镇种植户的瓜菜大棚里看到,大棚里种植的可不只有西瓜,有些大棚里还种有黄瓜、豆角、圣女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

大棚种植瓜菜,在福堪镇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9年,以刘吕村村民刘海修为代表的4名农民,到山东学习交流后,在福堪镇建起了简易塑料大棚,填补了福堪蔬菜大棚种植的空白。后来,福堪镇的蔬菜大棚相继完成了竹木结构、钢结构、智能化结构的变迁,瓜菜生长环境越来越好,农户种植手法越来越现代。而瓜菜产业,也在大棚演变中规模由小到大,档次由低到高。

据石亚军介绍,近年来,福堪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当地种植瓜菜的火红势头,顺势而为,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大棚种植,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目前,福堪镇共有耕地6.8万亩,仅果蔬种植面积就超过3万亩,有蔬菜专业村15个、大棚2万多座、现代化农业园区5个、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农贸交易市场1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1处。目前,福堪镇已成为豫鲁冀三省交界处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于一体的瓜果蔬菜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瓜菜产业链。

地处三省交界处的福堪镇刘吕村,是真正的“一脚踏三省”之地,依托全镇的瓜菜种植,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月军介绍,市场内常年人头攒动、交易旺盛,三省农民、商贩都在这里进行蔬菜瓜果交易。而依托市场,还产生了众多的经纪人,帮买卖双方谈价挣手续费。刘吕村的村民,现在要么是瓜果蔬菜种植户,要么是在市场当经纪人、分拣瓜菜、过磅装车,村里根本找不到闲人。

“目前,镇里正筹备首届福堪西瓜节,到时将举办吃西瓜大赛、西瓜个头甜度大赛、看瓜眼力大赛等,以节会之台唱产业发展大戏,助推全镇瓜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堪镇党委宣传委员闫永杰激情满怀。

本报记者袁冰洁岳彩寒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