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文字稿:
14年间,她先后为豫北地区引进桃子品种39个,自主选育桃子品种2个,为5000多名农民讲过课,为200多名桃农指导过技术,帮助桃农获利4000万元以上,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
“桃博士”尚霄丽
7月20日,台前县马楼镇后韩胡同村村民韩景峰的桃园里,颗颗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芳香四溢。
一名戴眼镜的女士熟门熟路地来到桃园。一路上,乡亲们热情地招呼:“‘桃博士’,您又来了!”“看景峰家的桃,又大又甜,收成不孬!”
听到说话声,韩景峰麻利地摘下一颗桃子跑上前来,言语间透着丰收的喜悦:“‘桃博士’,快尝尝,可好吃了。”
乡亲们口中的“桃博士”名叫尚霄丽,是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教授。
5年前,正是在村里听了尚霄丽讲的一堂课,韩景峰才开始种桃。目前,桃子已成为他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
“高温对桃子影响大不大?”“‘Y’字形和宝塔形,哪种树形更好?”尚霄丽和韩景峰穿梭在桃林间,边看边交流。教授和农民,因桃结缘。
2010年到现在的14年时间里,这样的情景已成为尚霄丽的日常。这位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女博士,把专业知识与助农实践相结合,在广袤的田野写下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先后为豫北地区引进桃子品种39个,自主选育桃子品种2个,为5000多名农民上过课,为200多名桃农指导过技术,帮助桃农获利4000万元以上。
让好桃在豫北大地“生根结果”
走上农业道路,尚霄丽深受父亲的影响。
尚霄丽的父亲尚海善,从基层员工做起,一直到清丰县种子公司经理、高级农艺师,与种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小耳濡目染,高考填报志愿时,尚霄丽毫不犹豫填报了河南农业大学,又在该校完成了果树学硕士、博士的学业。
2010年博士毕业时,面对诸多“橄榄枝”,尚霄丽选择回到濮阳,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一名大学教师。她的大学同学兼丈夫,已是河南某上市公司副总的张建鹏,也“妇唱夫随”到了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尚霄丽很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和为农服务中。她一开始跟随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建灿从事枣树研究,跑遍了豫北地区大片枣林,收集了10多个特色资源,为河南农业大学枣资源圃建设提供了品种支撑。
后因枣树在豫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小,尚霄丽又在冯建灿和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王力荣、李靖的帮助下,将科研方向转向了桃树。
在和导师的交流学习中,尚霄丽认识到,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现实中,农业科研工作者最大的舞台应该在广袤的田间。她决定立足脚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所学为濮阳及整个豫北地区“三农”工作作出贡献。
有想法很好,但回到现实,尚霄丽又面临诸多困难。学院既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更没有高端的实验室,想做研究、推广等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有志者,事竟成。丈夫张建鹏也是学园艺的,对尚霄丽全力支持。两人商量着自建资源圃。他们通过申报省科技攻关项目、省教育厅高等院校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一部分资金,接着又自筹一部分资金,于2016年在清丰县大屯乡租了60多亩地,建了一个资源圃,并聘请当地的果农进行管护。
除了教学,夫妻俩一有时间就泡在资源圃做试验,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这一习惯多年来从未改变。
豫北大地到底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桃树品种?尚霄丽展开了思考和实践。她先后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引进39个桃树品种。经过试种,最终有6个品种在濮阳、安阳等地得到种植和推广。
与此同时,尚霄丽还利用专业知识,成功自主选育了“春丽”“秋甜”2个桃树品种。这两个桃树品种目前已在清丰县、台前县、南乐县等地推广种植2万多亩,有效解决了豫北地区果树品种退化等问题。
让广大果农因种桃而增收
7月8日,在清丰县韩村镇长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0多亩桃园内,10多个品种的桃子挂满了枝头。
尚霄丽正顶着烈日在林间穿行,忙着查看桃子的生长情况。
“‘桃博士’,多亏了您,今年又是丰收年!”合作社负责人王立稳言语间满是感激。
王立稳以前也种桃,但因品种落后、丰产性不高,导致种植效益不佳。尚霄丽到王立稳的桃园进行调查指导时,得知他对果树种植感兴趣,就介绍他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免费培训。学成归来后,王立稳将原来种植的桃树换成了油蟠桃、黄桃等品种,经济效益很快就上来了。他聘请尚霄丽为技术顾问,一有种植、育苗方面的难题就向她请教。
十几年来,尚霄丽走访了豫北地区多个县区,每到一地,她就一头扎进果园,为果农现场解决技术问题。
清丰县大屯乡桃农唐德军对尚霄丽满是敬佩和感恩。2018年,唐德军从山西引进一个桃树品种,并在大棚内种植,但一连两年都很少挂果。无奈之下,唐德军拨通了尚霄丽的电话。尚霄丽到大棚一看,立即找到了原因:桃树未能授粉。她让唐德军在大棚里放了2个蜂箱,桃树当年就硕果满枝。
安阳市内黄县后河镇农民黄建国一直为桃树结果少而烦恼。从朋友处得知尚霄丽的电话后,黄建国第一时间与她取得了联系。尚霄丽到现场后,看到黄建国修剪的桃树是传统的“开心”形,不利于光照和密植,于是建议他剪成“Y”字形或宝塔形。第二年,黄建国打来了电话:“尚教授,太感谢你了,今年桃子结得比去年多多了!”
类似的事情,在尚霄丽身上还有很多。倒春寒时帮桃农保花保果,极端天气下通过微信等方式提醒桃农加强果树管理,桃树苗销售难时主动帮桃农找销路,利用业余时间给农民讲授果树种植相关知识……10多年来,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专家和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尚霄丽积极开展惠农、助农服务,豫北地区30多个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200多名桃农得到了尚霄丽的直接帮助,数百名农民因听了尚霄丽的科普课而走上果树种植的道路。
让论文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践
“3月17日,在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苏州回文生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内,技术人员谢金磊正在管护花苗……”这则刊登在2024年3月18日《张家港日报》上的新闻,报道的正是尚霄丽的学生谢金磊。
谢金磊于2017年进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学习,并成为尚霄丽的学生。大学期间,谢金磊经常和同学一起跟着尚霄丽到资源圃和果园实地学习,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拥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感谢尚老师的培养,正因为在大学期间学到了不少实践知识,我毕业后才顺利找到了工作。”谢金磊说。
从课堂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一批批学生在尚霄丽的带领下奔赴田间地头,实现了青春与农业的双向奔赴。
作为园艺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术报告会上,尚霄丽学识渊博、妙语连珠。但是,14年来,尚霄丽硬是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把学生带到了一片片果园里,把论文写到了豫北大地上。
尚霄丽深知,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室与田野结合起来,学生们才会有真才实学。为此,她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小院”为依托,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涵养学生的学农、爱农、为农情怀。同时,尚霄丽还矢志科研,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组建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转基因重点实验室和园林园艺教研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园林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示范专业点。
脚下有多少泥土,身上就有多少芬芳。10多年来,尚霄丽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在《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果树学报》等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多篇,研究出的“宝塔树形及栽后管理办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果树拉枝机构及果树修剪装置”“一种树木高枝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从一身“书生气”的高校教师,到具有“泥土味”的乡村振兴“铺路石”,尚霄丽在教书育人、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彰显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命价值,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濮阳市优秀专家”“濮阳市学术带头人”“濮阳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尚霄丽说:“根深才能叶茂。我是党员,是国家培养的博士、教授。我将继续扎根泥土、躬耕乡村,为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