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随神舟十六号“飞天”,10月31日返回地面,11月14日在濮阳下播……经过半年多的生长,“天选之种”濮麦115在今年麦收时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期。这两天,市农林科学院的小麦专家将对濮麦115进行“全收”,之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播”,为培育出一个优良品种而继续努力。
从迈向太空到下播再到收获,记者对濮麦115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回顾濮麦115的成熟之旅,记者深感良种培育的不易,更体会到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艰辛。
孕育——三个麦种组合而来的新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想要粮食产量高、品质好,首先必须种子好。但种子的培育过程实属不易。
培育一个品种,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品种要通过杂交组合、分离、选株等,一遍遍筛选,优胜劣汰、优中选优,才能筛选出各方面合格的“优等生”。然后,选送“考生”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路过关斩将,才能通过省审或国审,中间有一项“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被刷下来。以我市为例,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每年至少尝试1000多个杂交组合,最终只有一两例进入下一阶段。
种子的基因组合,一般有单交和复交过程。单交是简单的A种和B种组合,而复交则是A种和B种组合、C种和D种组合后,再将分别组合后的两者进行组合,濮麦115就属于复交。“濮麦115主要用于改造提升濮麦2056。”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程星介绍,濮麦2056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但抗倒性、抗寒性较差。为此,科研人员将濮麦2056和豫展10组合、濮麦2056和周麦18组合,将分别组合后的两者再组合,形成濮麦2056/豫展10//周麦18/濮麦2056的序列,命名为濮麦115。
提升——“天选之种”随神舟十六号“飞天”
在三个麦种组合基础上形成的濮麦115,具有高产、抗逆、抗病、落黄好等特点,但同样面临骨干亲本遗传基础狭窄、杂交后代变异范围小、同质化严重等小麦育种共性问题。此时,市农林科学院想到了“太空育种”的方法,利用太空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地面无法模拟的特殊环境,使材料的变异率提高、育种周期缩短,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制出优良的种质资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3年3月23日发布《关于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后,市农林科学院抓住机会提交申请,经过专家评审、遴选申请和审查,濮麦115成功成为“天选之种”。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濮麦115实验材料参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搭载实验项目成功“飞天”。
播种——4000粒“太空材料”种入试验田
历经154天的太空之旅后,濮麦115种子于2023年10月31日随神舟十六号一同重返地面,并于当年11月11日回到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人员经过悉心分装、精细整地,于2023年11月14日将其播种在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
此时,距中原地区正常小麦播种时间,已经晚了近一个月。
市农林科学院专门利用北斗导航对土地进行整理,每行播种40粒,共计100行。科研人员在播种时小心翼翼、精心操作,因为每一粒种子代表着一份希望。
成长——濮麦115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播入地下的濮麦115,很快生根发芽。2023年12月中旬,濮阳迎来罕见低温天气。因关注濮麦115长势,记者赶到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只见科研人员为濮麦115覆盖了地膜。透过地膜,可以看到濮麦115青绿的麦苗。因为种植时间较晚,濮麦115麦苗看起来不大,但油油的绿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冰天雪地中更显珍贵。
程星表示,自濮麦115播种后,市农林科学院针对“太空育种”试验,有针对性地制订试验方案和管理办法,并进行了地膜覆盖,以保温保墒,促其尽快生长发育,赶上正常播期的小麦生长速度。建立育种台账,由科技人员按时对生长发育情况、地表温度湿度进行记录记载。同时配合近红外仪器,分析其各项理化指标,确保了濮麦115茁壮成长。“我们就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呵护濮麦115,毕竟它凝聚了我们十多年的心血。”程星说。
成熟——濮麦115各项指标优秀
麦收时节,濮麦115咋样了?5月31日,记者再次赶到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看望”濮麦115。
记者看到,虽然较其他麦种播种晚了近一个月,但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濮麦115迎来了收获期,麦穗金黄。
仔细观察,濮麦115的麦穗比其他麦种大了不少,甚至大过记者前几天见过的郑麦1860。麦秆短而粗壮,证明其有着不错的抗倒性。程星介绍,前段时间恰逢大风天气,基地内倒了8根电线杆,但濮麦115没有出现任何倒伏。扯下一束麦穗用手一揉,只见麦粒饱满白皙。虽然麦穗已熟,但麦秆还泛着绿,说明濮麦115结实性好,根系和叶片活力强,目前还在为麦穗持续提供营养。
濮阳115的具体变异情况,现在还无法确定。程星表示,今年他们将对濮麦115进行“全收”,然后按照每亩5到6斤的数量进行“稀播”,促进每一个变异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一些种子存入冷库,第二年、第三年继续播种,以起到更好的试验效果。
一粒良种形成的艰辛,从濮麦115的身上可见一斑。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亓晓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