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浩森生物中控室。本报记者 段利梅 摄
原先在田间地头形同垃圾的玉米芯,经由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赋能,“魔变”出形形色色的高端化学品,应用领域广泛,备受客户青睐;而残渣也非废弃物,被回收用于发电或制汽,重新投入生产,实现变废为宝,为企业降本增效。
这家坚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的企业,就是位于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浩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森生物”)。成立6年来,浩森生物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把玉米芯做出了“大文章”,并已成为全国生物基材料领域的“排头兵”。
玉米芯的“魔变”之路
3月24日,记者驱车前往浩森生物,发现距离该公司约3公里远的路边,一字长龙排着许多辆红色重型卡车。它们为什么聚集在这里?厚厚的篷布下面覆盖的是什么?很快,记者在浩森生物找到了答案——
厂区里,一块上万平方米的开阔场地,几座“小山”静静矗立,几辆大卡车将所载之物倾倒下来,几辆大铲车来回穿梭,将货物运至不远处的传送带上,传送带一端高高耸起,将货物送至“小山”顶部。原来,这些大卡车运送的是玉米芯。
“玉米芯是农业废弃物,很多人觉得没多大用处,却是我们生产线上每天都需要的原材料。”浩森生物副总经理宋国全笑道,每年的12月至次年7月,浩森生物都要从周边100公里以内的区域收购约20万吨玉米芯,生产最繁忙的时候,100多辆送货卡车能绵延三四公里。
玉米芯能变废为宝,那谁还舍得烧呢?这就减少了污染,还增加了群众收入。宋国全掰着手指头说:“我们收购玉米芯每吨大约是500元,这一项就能给群众增收上亿元。”
筛分、粉碎后的玉米芯,再经过先进工艺多重加工,可先后制造出糠醛、糠醇、戊二醇及其衍生物等高端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航空新性能燃料、食用香精香料、电子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作为副产品的糠醛渣,也被回收用作燃料发电供热。在锅炉里“发挥余热”后,玉米芯算是从头到脚都被“吃干榨净”了。但由其“魔变”而来的各种化工产品,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不断衍生,继续“魔变”。
浩森生物总经理王运生说:“除了现有产品,我们将持续拉长呋喃产业链条,向下游的生物基乙酰呋喃、乙酰正丙醇、四氢呋喃等产品延伸,努力打造国内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基呋喃新材料产业园。”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玉米芯“魔变”之路的终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路见证了无数精彩,也见证了科创伟力。(下转第二版)
“绿色工厂”的秘密武器
走进浩森生物的中央控制室,只见一块不停转换各种画面的大屏幕镶嵌在墙壁上,大屏幕前的一排电脑前,工人正通过DCS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各生产环节的全过程,进料量、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完成。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减少了用工成本,实现节能降耗,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等异常现象,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中控室是现代化企业的标配,属生产流程管理的“常规武器”;作为“省级绿色工厂”的浩森生物,自然还有一些自己的“独门绝技”或“秘密武器”,而这正是成就玉米芯精彩“魔变”的关键。
比如,浩森生物有个“地下廊道”,位于地下10余米处,进入生产流程首个环节的玉米芯,就是在这里被筛分、粉碎的。为防止粉尘、扬尘、噪声等环境污染,公司将该生产过程进行了密闭处理。
又如,浩森生物不仅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了全国首台套45t/h汽炭联产锅炉,还拥有1台75t/h中温中压生物质锅炉配套1×4MW背压发电机组。靠这两件宝贝帮忙,糠醛渣才得以变废为宝。目前,公司的锅炉负荷除满足企业自用外,还可以为周边企业提供稳定的热源,全年可对外提供350万吨蒸汽,不仅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真正被王运生称为“秘密武器”的,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打造的2万吨/年戊二醇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物装置,其生产流程采用的是国内首次工艺,产品则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生物基产品的空白,并成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
一招鲜,吃遍天。浩森生物独特而先进的生产模式,不仅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产品也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
2023年,戊二醇系列产品中的1,2-戊二醇顺利通过美国BETA实验室认证,生物基碳14含量在98%以上,该产品在高端生物基化妆品领域主要作为保湿剂及防腐剂替代石化基产品。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绿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正逐步成为引领当代化妆品科技创新的新机遇,为公司进军高端化学品新增一个拳头产品,也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2年10月,浩森生物受邀参与工信部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发展研究工作,其生产的戊二醇系列产品也被列入关键共性材料产业链补短板项目;2023年8月,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印发《加快河南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该公司的戊二醇系列产品及衍生物项目列为应用示范工程。
高质量发展的“神奇密码”
2023年年底,2名生产化妆品的韩国客商漂洋过海来到濮阳,对浩森生物的生产流水线和产品进行了考察,对企业领先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非常满意,还续签了长期供销合同。
仅2023年,就有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比利时等6个国家的客商跨越万里来到浩森生物参观考察交流。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已销至全球20余个国家和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成立6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浩森生物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成功背后的“神奇密码”,源于企业管理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持与执着,得益于企业文化“追求卓越、创新引领”的核心理念——
浩森人有一种执着。认准一件事就绝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在戊二醇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物装置的研发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3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科研团队与中科院、北京有关高校联合研发,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及工业化生产装置试生产,经历数十次优化和改进,终于在2023年11月一次性试车成功,拿出了合格产品。“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咬紧牙关反复试验”,研发过程历历在目,让研发人员刻骨铭心。
浩森人有一种理念。始终坚持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聚集创新要素,夯实创新平台。公司已建成1个总面积500余平方米的研发测试中心、1个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拥有价值上千万元的各类研发设备,并投巨资建设了上海研发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浩森新材料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努力构建起一支由业内一流专家领衔、国内知名高校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依托上海研发中心人才和创新高地,与多所高校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将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已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项、商标2项,成为全国生物基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浩森人有一种责任。“双碳”目标下,生物基材料这一独特的全生命周期减碳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省,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大省,非粮农业资源丰富,做好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浩森生物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和发展窗口期,掐住企业创新这一关键“穴位”,努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耦合发展的“任督二脉”,抢占新赛道、构筑新优势,实现了换道领跑,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逐梦而行,行将必至。一个发轫于玉米芯的梦,终会靠创新实现。本报记者 段利梅 张岚岚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