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南乐县西邵乡的万亩杏林迎来盛放。粉白的花海中,游客穿梭拍照,村民摆出杏脯、杏酒招揽生意,“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杏花经济带”,让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绿色银行”。
近年来,南乐县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创新造林机制,推动国土绿化工作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资源集约、生态惠民、产业融合”的科学绿化之路。目前,该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40.4亩,种植苗木43681株,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目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大力提升环境承载力。廊道绿化提档升级。完成马颊河、第三濮清南、仓颉陵景观大道等生态廊道绿化466.8亩,种植杨树、元宝枫等抗逆性强树种2.1万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防护带。乡村绿化美化提质。打造出韩张镇赵耿村“元宝枫示范街”、近德固镇君张庄“山楂产业巷”等10个精品街点。目前,该县181.1亩乡村绿化工程覆盖42个行政村,种植果树和景观树1.2万株。城区绿化扩容增景。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3.7亩,在昌州路西段、仓颉陵景观大道等区域种植银杏、玉兰等高附加值树种,建成3个“口袋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逐步实现。
革新苗木供给模式,破解国储林发展难题。该县首创“国储林疏密移植”模式,将郁闭过密苗木科学移植到造林工程地块,实现“一举三得”:优化国储林结构,提升林木生长质量,节约财政资金,全年节省苗木采购费用超300万元。通过国储林疏密移植和闲置地块育苗,减少外购苗木支出60%,带动村级合作社参与苗木抚育。将乡村绿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杨村乡格大庄村20亩梨树经济林预计年产值达40万元。
规划引领全域布局,打造“一乡一特”生态品牌。以“科学绿化重点乡镇”建设为抓手,统筹县域生态空间布局,推动11个乡镇差异化发展。元村镇依托第三濮清南生态廊道,打造“杨树产业带”;杨村乡聚焦“一村万树”工程,形成梨树特色经济林片区;韩张镇将乡村绿化建设与便民服务中心功能相结合,引入樱花、银杏、元宝枫、杜仲等景观树种,构建“四季有景”的村镇绿化网络。目前,该县44个重点村实现“村村有特色、路路成景观”,形成“绿带串联、片区联动”的生态格局。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刘广凡 宋英杰 孟燕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