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濮报融媒记者走乡村看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田间春管满是“科技范儿”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08 08:28:09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4月3日,走进清丰县广袤的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小麦苗齐根壮,如地毯般覆盖在田野上。当前,正值小麦拔节期,也是水肥需求高峰期,麦田里虽鲜见劳作的人影儿,但空中盘旋的植保无人机、自动化的灌溉设施,遍布田间的智能监测设备却在有序运转,尽显满满的“科技范儿”。

在韩村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只见十几根竖着的高杆插在地里,喷头360度旋转,喷洒出细密的水雾,均匀地洒落在嫩绿的麦苗上。“这叫喷灌,这种方式能够更均匀地分配水分,避免土壤板结,有助于小麦的根系发育和生长,从而提高产量。”随行的清丰县农业农村局粮经股股长许瑞娟介绍道。

此时,这块地的承包人、种植大户谭飞涛也从远处赶来,谈起这一新的灌溉方式,他很是满意。“过去为了节省人工,浇水都是大水漫灌,施肥基本也是一次性上完肥料,到后期就难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需求。现在有了这种智能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就实现了自动化的水肥同步管理和分阶段高效利用。”谭飞涛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你看,我这1000亩地什么时间需要浇水施肥,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远程控制灌溉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而且省水、省工、省钱。特别是分阶段浇水追肥,让小麦‘少食多餐、食量均匀’,既节肥节水,又能补充足够的营养,更加科学。”

从这里驱车短短五六分钟时间,便到达了紧紧相邻的固城镇高标准农田,清丰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士正在田间查看麦苗长势和滴灌作业。只见一根根黑色带子紧贴地面整齐地铺设在田间,水肥通过滴灌管上的滴头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将水肥精准地送达麦苗根部。“相较于传统灌溉,滴灌模式能节约水肥30%以上,特别是今年新投资引进了智能化水肥一体机,以后滴灌作业从人工开启阀门变成了一键启动,还可以一键查看和控制麦田里不同区域的灌溉流量、水肥比例,让麦田春管更加精准高效。” 周建士说。

周建士又指向另一处一个方形箱子:“这也是今年上的新设备,里面装的是无人巡田机。在巡田过程中,无人机能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的长势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增加肥料,哪块区域可以适当减少肥料,它会在系统上给我们出一个‘处方图’,我们把这个‘处方图’导入到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就会根据有关情况自动作业,便于后期科学精准开展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间管理。”

周建士认为,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他说,今年他们合作社要和河南农业大学共同成立“科技小院”,聚焦智慧农业,打造无人农场推广示范基地,为粮食单产提升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本报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