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长久淤积的沟渠终于要连通了,春灌不愁了,旱涝有保障了,连带着村里的卫生环境也好起来了,村民都争先恐后参与这项工程。”2月17日,南乐县千口镇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自军说。
沟渠作为农业灌溉与排涝的关键脉络,在助力农业生产和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乐县部分沟渠由于年久失修而淤积严重,大量泥沙、杂物在沟底堆积,致使渠道过水断面大幅缩小。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提升沟渠互联互通能力,县委、县政府启动“沟渠连通工程”,围绕“高位推动、挂图作战、全域整治、整村推进、整体连通”的总体思路,坚持全县“一盘棋”,构建沟渠连通“一张网”,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一盘棋”统筹。该县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整合县水利、财政、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力量,形成一把手直接抓、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该县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由县主导、乡主责、村主战,县、乡、村三级上下配合,左右联动,广大群众、种植大户广泛参与,确保整治成效。
“一张图”推进。在明确责任和分工的基础上,该县按照一村一张图、一乡镇一张图、一县一张图的要求,以乡镇为单元,组织乡、村干部对“三沟四渠”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农村沟渠分布走向、覆盖范围等情况;实行“挂图作战”,分别绘制集水源供给、引水输水、农田用水、沟渠排水、汇水泄水于一体的乡(镇)、村域农田水网“一张图”。截至目前,该县已绘制县级“一张图”1张、乡级“一张图”14张、村级“一张图”322张。排查中,该县对工程占地围堵、违规种植占用、清淤维护不到位等造成的农田灌排渠系“中梗阻”问题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账,把每条沟渠、每个路段责任到人、落实到岗,编制沟渠整治“一本账”。根据排查结果,依据村庄分类布局及农田地形地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农民建言献策,尊重自然科学规律,做到应通尽通,提高农田排涝减灾能力。
“一主线”督导。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该县实行“周督导、双周点评”工作机制,县工作专班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项目进展快、工作成效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并提醒约谈。同时,整合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河道堤防治理等项目资金,动员群众参与沟渠连通整治,破解资金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规划沟渠总长度876公里,需连通沟渠566公里,已完成整治486公里,占比85.8%。其中,田沟、路沟、村沟“三沟”已整治70公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渠”已整治416公里,有力助推了今年春耕春灌工作。工程全部完工后,将真正实现“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武鹏宇 张进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