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5日从南乐县获悉,今夏该县小麦平均单产556.8公斤,较去年增长18.5公斤,总产31.74万吨,小麦单产连续22年位居全市五县第一。
南乐县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切实稳定全县耕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贡献南乐力量。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全省制种大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提升耕地质量,在夯实产量基础上谋实效。该县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地块细小零散、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的耕地,通过工程措施改善耕作条件,以小改大、化零为整,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种植。以建成的17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优中选优,开展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推动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气象综合配套,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粮食品质。
聚焦主粮作物,在打造核心优势上求突破。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该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55.8万吨,优质小麦发展至26万亩。今年,小麦平均单产556.8公斤,总产31.74万吨,小麦单产连续22年位居全市五县第一,秋作物播种面积64.48万亩。以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摸清全县土壤类型和土地质量现状,完成446个表层样点和11个剖面样点的调查与采样,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因地制宜优化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减少施药次数,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4.78万亩,有机肥使用面积占比增加8.3个百分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
加强农资监管,在规范市场经营上下功夫。根据农作物生产时期,南乐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市场、供销等部门,及时组织协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宣传农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运用巡查检查、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和暗访暗查等形式,全面整治制假售假、套牌生产、非法添加、以次充好等问题,坚持“检打联动”,实行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打击,保护农民切身权益。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形成高压震慑,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上市,确保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播下放心种、施上放心肥、用上放心药。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办理涉农违法案件8起,有力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
发展小麦产业,在提高企业实力上出实招。该县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小麦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县有红永利、红高粱、增运食品等面制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面粉80万吨以上;有阁老面、濮花面制品等挂面生产企业6家,年生产挂面29万公斤,加工水饺、馄饨等5万吨。深化院县共建,推广小麦一年两作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发展订单农业,为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生产专用粉,按出粉率70%、专用粉相对于普通粉的价格每公斤增加0.40元计算,可增加企业收益6468万元。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段耀铭 乔宝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