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濮报融媒记者走乡村看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清丰县:“三新”集成技术助力秋粮“减肥”增效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15 07:32:12   

111.jpg

7月12日上午,清丰县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项目玉米“三新”示范区里,无人机正在喷施叶面肥。本报记者 樊欣欣 摄

在清丰县固城镇高标准农田里,随着嗡嗡的旋翼转动声,10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匀速地掠过绿油油的玉米苗,将雾状的叶面肥均匀地洒向田间。这是7月12日上午,记者在清丰县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项目玉米“三新”示范区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的场景。

“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望着空中的无人机,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士站在地头赞叹道。

今年,周建士的合作社共承包土地3500亩,其中1500亩位于清丰县科学施肥增效项目玉米“三新”集成技术万亩示范区内。“过去,传统施肥基本都是一次性上完肥料,但到后期肥料就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现在,我们采用滴灌分阶段施肥、无人机喷洒水溶性叶面肥,让玉米‘少食多餐、食量均匀’,既节肥节水,又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周建士说着,就给记者算起一笔账,“‘三新’技术的应用,让我们每亩地减少化肥使用量8公斤,每亩节约人工成本55元,预计今年玉米还能实现每亩60公斤的增产。”

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为切实做好科学施肥增效工作,自去年以来,清丰县打破传统单一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小麦、玉米、花生“三新”技术精准施肥,多途径使用不同种类肥料,采取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撒)施等新方式,强化机艺融合、技物结合、物械配合,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走出了化肥减量增效的“清丰路径”。2023年,清丰县已完成小麦、玉米、花生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点7个、示范面积2.8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化肥减量增效。通过项目实施,该县小麦亩均增产29.70公斤,亩均增产节支59元;玉米亩均增产55.14公斤,亩均增产节支127元;花生亩均增产25.30公斤,亩均增产节支88元。

清丰县土肥站站长陈晓燕表示,今年,清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科学施肥增效项目玉米“三新”集成技术推进县,重点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玉米科学施肥增效“三新”示范方总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三新”项目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模式:一是玉米专用配方肥+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二是玉米专用配方肥+种肥同播+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项目区以玉米为重点,同时兼顾小麦、花生等其他主栽作物,实现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采用科学施肥增效‘三新’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施用量5%至10%,亩节水50至150立方米,达到节水、节肥、省时、省工、增产、增效的目标。我们将把这项技术推广好、宣传好,为我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助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陈晓燕说。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