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濮报融媒记者走乡村看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范县:瓜果飘香助增收 特色产业促振兴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6-20 07:33:22   

夏季瓜果飘香,开启“甜蜜之旅”。眼下,范县的甜瓜、西瓜等优质特色瓜果陆续上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舌尖上的香甜体验,也鼓起了果农的腰包,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甜蜜”风景画。范县借助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奏响了乡村振兴主旋律。

一根瓜藤结出硕果

花开烂漫,瓜果飘香。6月16日,走进范县城关镇付亭村甜瓜种植基地,大棚里绿意盈盈、生机盎然,品种为“冰淇淋玉菇”的青绿色甜瓜垂挂在瓜秧上,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甜瓜在种植过程中施用农家肥,不打甜蜜素,自然成熟采摘,口感酥脆,绿色无公害。

“听说这里的甜瓜上市了,趁周末带着孩子过来看一下,刚才选摘了七八个,这个瓜吃起来口感特别好,特别酥脆、香甜。”游客刘女士说。种植基地的瓜香引来众多“吃瓜群众”品味尝鲜,在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一颗颗小甜瓜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介绍,今年付亭村甜瓜产业收益预计20万元左右。付亭村以瓜果产业为核心,着力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户“嵌”在产业链上,促进产业振兴蝶变,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一树桑葚成就产业

盛夏时节,范县范水办胡楼村桑蚕文化产业园内200亩桑树林正处于采摘期,枝繁叶茂的桑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产业园入口处,停放着一辆辆私家车。桑葚树丛间穿梭着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自己亲手采摘的桑葚,比在大街上买的甜蜜可口。”一名女游客说。“桑葚很好吃,但采摘体验更诱人。”另一名游客接过话茬说。

“我们园区占地200余亩,每天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入园采摘的人数能达2000人。桑树全身都是宝,借助桑葚可发展田园采摘,还可以酿酒,桑叶不仅能做茶,还可以衍生出桑叶面、桑葚干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产业园负责人闫广新介绍说,园区在种植桑葚基础上,还发展了桑蚕养殖,蚕丝可以做蚕丝被,一年增加产值100余万元,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还增加了综合效益。

“市场上的桑葚口感感觉不如自己亲手采摘的。”游客李先生说,产业园里的桑葚都是自然成熟的,口感要好得多。

桑蚕文化产业园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据悉,该产业长期雇佣管理人员30余人,每逢夏季采摘旺季,一天就需雇佣100余人摘桑果,摘得快的工人每天能挣到400元。随着桑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还会有越来越多村民来这里就业。科技致富土里生金,如同“珍珠”般的桑葚正让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地鼓起来。

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草莓、樱桃、甜瓜、西瓜、杏子、桃子、李子、梨子、苹果……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种植大棚的推广,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梦想正在范县成为现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农业领域,特色就是优势,促进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近年来,范县结合自身实际,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范县大米、食用菌、芍药、莲藕、小龙虾等都成了蜚声遐迩的品牌。该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产业品牌,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培育企业名特优新产品,集中打造“范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同时,积极宣传农业品牌,建立“范字号”农产品打包推介机制,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整体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8个,认证面积36.7万亩。该县成功打造了范县大米、范县莲藕、范县食用菌、豫范黄河生态龙虾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一幅强村富民的美好画卷正在范县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杜鹏 通讯员 李红忠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