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专题栏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濮报融媒记者走乡村看振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农机装备升级 综合服务护航
全程机械化绘就濮阳县农业生产新画卷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29 06:58:41   

5月24日,濮阳县郎中乡张屯村的麦田里,麦浪翻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濮阳县国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国生查看小麦长势和灌浆情况后,高兴地说:“前段时间,我们用植保机进行了‘一喷三防’作业,效果不错。今年预计产量比往年都高。”

这位扎根田间几十年的农机“土专家”,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社运用先进的农机装备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一条龙综合服务,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了,粮食产能也稳步提升。”梁国生说。

梁国生的合作社只是濮阳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濮阳县坚持把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深化农事服务改革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示范带动、宣传发动、补贴助动,引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壮大组织规模,将服务向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延伸,“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规模效益初步显现,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目前,该县在农机部门备案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0家,各类农业机械达15万台(套),粮食种植面积23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3.65%。今年2月,该县获评2023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壮大农机合作社,夯实示范区建设主体根基。为加快推进提升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濮阳县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胡状镇、郎中乡、八公桥镇、庆祖镇、鲁河镇、柳屯镇、徐镇镇7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并加大财政对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近3年拿出县级财政资金40余万元用于全程机械化创建经费。同时,累计向合作社倾斜资金300万元,补贴大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烘干机、高效植保机械等共计400余台(套)。全县农机合作社完成作业面积502万亩,占整个农机作业面积的57.59%。为提升应急保障能力,2023年,该县统筹协调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农机应急服务中心,配置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水泵等农机具1000余台,按照“建在平时、用在战时、平战结合”的工作原则,平时开展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应急救灾时则提供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应急保障服务。

搞好作业培训,提高机械化技术运用能力。该县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宣传、教育力度,依托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濮阳县分校,建立短期实操培训和中职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培育模式;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推广先进农业设备、新品种,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机械育(插)秧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示范;积极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通过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吸引更多农机手参加培训学习;注重农机技术成果普及,辐射带动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企业积极参与全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目前,该县成功试验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模式,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万亩,大豆平均亩产246斤,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实现亩增产100斤以上,亩增收700元左右。

用活支持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该县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调控导向作用,对玉米收获机、高效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等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优先补贴、累加补贴。截至目前,该县共落实补贴资金5900余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6000余台(套)。同时,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利用在农机上安装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北斗+农机”农机智慧平台,实现机手与地块3小时内有效对接。2023年“三夏”前,累计安装365台小麦收割机智慧终端,累计收割小麦17.1万亩。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刘循源